激光陀螺儀,是利用激光光束的光程差來測量物體角位移的裝置。激光陀螺儀的工作原理是,在閉合光路中,同一光源發出的向順時針與逆時針兩個方向傳輸的兩束光發生干涉,利用檢測相位差或干涉條紋的變化來測量閉合光路的旋轉角速度。激光陀螺儀以氦氖激光器作為激光源,沒有轉子部件、旋轉軸承、角度傳感器等零部件,結構簡單,易于批量化、自動化生產。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6年激光陀螺儀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激光陀螺儀具有結構簡單、測量精度高、易于維護、可靠性高、使用溫度范圍寬、工作壽命長等優點,可用于軍用與民用領域,在陸海空天多個領域均有需求。例如飛機、衛星、潛艇、艦船、導彈等方面,激光陀螺儀是這些裝備導航系統判斷方位的重要依據,其在高速旋轉下仍能夠指向固定方向,從而得到精確的方位數據。激光陀螺儀是衡量一個國家光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激光陀螺儀集光、電、機、算、材料等多個尖端技術于一體,研發及生產壁壘高。在全球范圍內,美國激光陀螺儀行業處于領先地位,20世紀60年代開發出實驗裝置,70年代霍尼韋爾研制出首個激光陀螺儀,早期主要應用于軍事領域,是激光武器實現精準打擊不可或缺的重要裝置。除美國外,俄羅斯、法國也先后研制出激光陀螺儀。
我國于20世紀70年代初,由中國國防大學開始研究激光陀螺儀,70年代中后期開發出首個試驗樣機,90年代實現自主研發生產,是全球第四個可獨立研制激光陀螺儀的國家,目前激光陀螺儀研發與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此外,全球可生產激光陀螺儀的國家還有德國、日本等。現階段在全球市場中,激光陀螺儀生產商主要有美國的霍尼韋爾、諾格、基爾福特,法國的薩基姆、泰雷茲、Sextant,俄羅斯的Polyus等,其中,霍尼韋爾技術水平處于領先地位。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受益于航空航天、軍工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我國市場對激光陀螺儀的需求不斷增長。2015-2021年,我國激光陀螺儀市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4.9%,2021年市場規模達到92億元左右。我國軍工裝備技術升級速度加快,飛機、艦船、潛艇、導彈等領域對激光陀螺儀需求旺盛;我國國產大客機進入商業化生產階段,衛星、載人飛船發射頻率增加,同樣對激光陀螺儀需求旺盛。總的來看,未來我國激光陀螺儀市場仍有巨大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