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性傳感器,是檢測和測量加速度、傾斜、沖擊、振動、旋轉、多自由度運動等參數,解決導航、定向、運動載體控制等問題的傳感器。慣性傳感器包括加速度計、陀螺儀、IMU(慣性測量單元)、AHRS(航姿參考系統)等產品,其中,IMU由加速度計、陀螺儀構成,AHRS由加速度計、陀螺儀、磁強計構成。慣性傳感器可以廣泛應用在軍用與民用領域。
慣性傳感器可采用不同原理及工藝制造而成,以陀螺儀為例,其包括MEMS陀螺儀、光纖陀螺儀、激光陀螺儀等,不同產品的技術難度、生產成本、測量精度、使用壽命等性能存在差異,可根據高、中、低檔不同應用領域需求進行選擇。慣性傳感器可以廣泛應用在消費電子、智能玩具、汽車電子、工業自動化、智慧農業、醫療器械、儀器儀表、機器人、工程機械、導航系統、衛星通信、軍工武器等眾多領域。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6年慣性傳感器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2015-2020年,全球慣性傳感器市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3.0%,2021年市場規模約為72.6億美元。在全球范圍內,由于軍工、航空、航天等產業快速發展,市場對高端慣性傳感器需求更為旺盛。從我國來看,我國軍用飛機、導彈等軍工產品技術升級速度加快,衛星等航天器發射頻率增加,民用大客機實現商業化生產,高端慣性傳感器需求比例不斷增大。
在全球慣性傳感器市場中,美國、日本以及歐洲部分國家處于領先地位,代表性企業主要有德國博世BOSCH、意法半導體(ST)、日本東京電氣化學工業株式會社(TDK)、美國霍尼韋爾(Honeywell)、美國亞德諾(ADI)等。
在我國,慣性傳感器生產企業主要有中航工業618所、航天33所、航天13所、航天電子等軍工企業,以及耐威科技、星網宇達、深迪半導體、矽睿科技等民營企業。我國軍工系慣性傳感器廠商生產的產品主要供應軍事領域需求,民營企業在研發創新、技術工藝等方面與國外企業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國慣性傳感器市場主要被國外企業所占據。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我國慣性傳感器市場中,博世份額占比最大,達到22.9%;意法半導體其次,占比為21.3%;TDK位居第三,占比為17.8%;霍尼韋爾排名第四,占比為16.5%。這四大廠商合計市場份額占比達到78.5%,我國慣性傳感器市場集中度高,由此可以看出,本土企業處于競爭劣勢地位,市場份額占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