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又稱為芯片實驗室,是一種以在微納米尺度空間中對流體進行操控為主要特征的科學技術。微流控芯片最早從MEMS技術發展而來,由于其在生物、化學、醫學等領域展現出巨大應用潛力,目前微流控芯片已發展成為集材料、化學、物理、生物、微機電等學科交叉的新興研究領域。
微流控芯片技術優勢包括靈活組合、規模集成、可實現芯片裝置小型化與自動化、檢測試劑及樣本需求量少、污染低等。憑借其優勢,自誕生以來,微流控芯片便受到國內外研究者極大關注,隨著市場發展,目前微流控芯片已在體外診斷、藥物釋放、生物制藥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未來有望向食品安全檢測、環境檢測等領域擴展。目前微流控芯片下游市場多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微流控芯片需求空間廣闊,其中POCT(床邊診斷系統)或將成為推動微流控芯片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6年微流控芯片技術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得益于市場需求持續釋放,近年來,全球微流控芯片市場發展態勢較好,市場規模處于穩定增長態勢,預計2022-2026年全球微流控芯片市場將保持以12.8%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增長,并于2026年達到500億美元。
在國外市場上,微流控芯片市場供應商主要有Agilent、Cepheid公司、Becton Dickinson、Samsung、Danaher等,在國內市場上,微流控芯片企業主要由嵐煜生物、微點生物、博暉創新、融智生物、新歌元生物、北京華凱瑞等。我國微流控芯片企業以自研自銷為主,目前其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尚弱,但隨著國內技術進步,以及市場需求釋放,國產微流控芯片競爭優勢正不斷增強。
微流控芯片市場發展空間廣闊,但目前行業發展仍面臨較多挑戰,如高技術人才嚴重不足、芯片生產成本高、核心技術缺乏規范和標準、芯片質控問題、技術平臺問題等。整體來看,未來我國微流控芯片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微流控芯片下游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且下游應用領域有望向食品安全檢測、環境檢測領域擴展,未來微流控芯片需求空間廣闊。我國是全球微流控芯片領域研究水平較高的國家之一,但在微流控芯片商業化方面仍落后于歐美國家,國產微流控芯片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優勢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