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覺傳感器,是模仿人類五感中的味覺而研制的一類傳感器。模仿人類五感而開發的傳感器可以應用在仿生機器人制造中,與視覺傳感器、聽覺傳感器相比,味覺傳感器不是仿生機器人的必備傳感器,但其在食品、醫藥等領域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7年中國味覺傳感器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味覺傳感器可以檢測酸味、甜味、咸味、苦味、澀味以及回味數值等參數,可以對食品、藥品等產品味道進行分析,從而實現產品口感判斷、產品質量檢測、產品有毒成分檢測。經過不斷發展,現階段味覺傳感器產品種類不斷增多,功能日益豐富,可檢測的參數日益多樣,在食品工業、飲料加工、藥品制造、保健品生產以及檢驗檢測等領域已經得到應用。
在醫療領域,味覺傳感器市場可挖掘空間較大。例如,當人體生病時,會產生不同類型的氣味,通過對這些氣味進行分析判斷,可以為疾病診斷提供依據;部分疾病會引起人類味覺消失,仿生味覺傳感器還可以植入到人體內,作為味覺感受器來幫助患者恢復味覺,提高生活質量。因此,味覺傳感器在技術領域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按照原理來劃分,味覺傳感器可以分為離子電極傳感器、離子感應傳感器、電導率傳感器、pH值傳感器、生物傳感器等類型。這些味覺傳感器可以單獨使用,可根據應用場景不同進行選擇;由于優缺點各不相同,這些味覺傳感器還可以配合使用,進一步提高靈敏度、精準度以及探測范圍。
20世紀80年代,味覺傳感器技術研究開始起步,日本、美國在此領域起步較早。日本九州大學科學家最先開發出味覺傳感器,目前已經應用在食品工業中;美國IBM研究院開發出一種化學味覺感知工具“HyperTaste”,可分析液體的化學成分從而判斷液體類型。味覺傳感器研究成果不斷增多,利好其商業化發展。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現階段,味覺傳感器在食品工業中應用規模正在逐步擴大,但滲透率依然偏低,并且,味覺傳感器在其他行業中滲透率很低,由此來看,味覺傳感器市場還有較大增長空間。未來,開發與人類味覺系統相似的仿生味覺傳感器是發展目標,可以應用在仿生機器人、仿生醫療器械領域,但目前,味覺傳感器與人類味覺系統差距較遠。總的來看,味覺傳感器行業未來發展還有很長道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