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和電抗器型靜止無功補償器,簡稱飽和電抗器(SR),也稱為SR型靜止無功補償器,主要由飽和電抗器、電容器、濾波器、可控整流橋等組成,主要包括自飽和電抗器型、可控飽和電抗器型兩大類產品,是最先被開發問世的、第一代靜止無功補償裝置(SVC)。
自飽和電抗器,依靠電抗器自身固有的能力來穩定電壓,利用鐵芯的飽和特性來控制發出或吸收無功功率的大小,其輸出特性可以通過調節抽頭位置和投切并聯電容器來改變;可控飽和電抗器,通過改變繞組工作電流來控制鐵芯飽和度,以改變繞組感抗,從而控制無功電流大小。
在電力系統中,異步電動機、變壓器等感性負載是主流用電負載設備,其工作時,需要吸收無功功率,使得線路電壓與線路電流相位不匹配,導致電網電壓與功率因數降低,出現損耗增大、供電質量下降等問題,因此需要無功功率補償。最早采用的無功補償裝置是同步調相機,但其損耗大、噪聲大、維護困難,靜止無功補償裝置被開發問世。
在全球,20世紀60年代中期,首款投入運行的靜止無功補償器是自飽和電抗器,不久之后,可控飽和電抗器被開發問世。在我國,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開始引入飽和電抗器技術。最初,飽和電抗器用于工業領域,20世紀60年代末期才進入電力系統,70年代其應用規模擴大。
但飽和電抗器也存在較多缺點:其工作時長期處于飽和狀態,鐵芯損耗大;工作過程中震動較大、噪聲較高;響應速度快,但若要提升過負荷能力,需犧牲過電壓調節特性,使得其動態補償速度降低;制造成本較高。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飽和電抗器綜合性能較差,目前整體應用規模小,僅在少數場景中有需求,需求主要集中在電力系統的高壓輸電線路中。飽和電抗器已逐漸被新型靜止無功補償器所取代,例如在我國市場中,晶閘管投切電容器(TSC)、晶閘管控制電抗器(TCR)是主流產品類型。由此來看,未來飽和電抗器行業發展空間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