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波是指由電場與磁場交互作用下產生的能量。根據波長、頻率不同,電磁波可分為頻率KHz的電磁波、頻率MHz的電磁波、頻率GHz的電磁波(毫米波)、頻率THz的電磁波(兆赫茲/太赫茲)等。電磁波可廣泛用于無線電、電纜、5G基站、智能駕駛、無線電視、移動通訊、廣播、衛星定位、衛星通訊等領域。
當前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電磁波應用領域不斷擴展,依靠其作為信息載體的智能設備在市場中應用廣泛。與此同時,電磁波的存在不僅會對某些超精密儀器的正常運行造成較大干擾,還會對人體自身健康管理造成嚴重威脅。因此,為解決電磁波問題,多種電磁波吸收材料不斷涌現,成為電磁波市場發展的重點。
電磁波吸收膜是吸波材料的一種,是指將合金通過物理細化和磁場處理形成高磁導率的磁性合金,再將其均勻分散在高分子中形成的一種超薄復合材料膜,其對高頻電磁波有著良好吸收能力,具有柔韌性好、抗彎折性強、熱阻率低等優點,在手機、電腦、醫療設備、軍事隱身等領域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布局電磁波吸收膜市場的企業主要有美國萊爾德、美國陶氏、美國派克固美麗、美國3M、德國漢高、日本東麗、日本松下等國際企業以及江蘇斯迪克新材料、蘇州馭奇材料科技、宜賓金原復合材料、浙江瀚森應用材料、蘇州銳騰新材料、蘇州新廣益電子、山東奧達復合材料等中國企業。
近年來,在5G高頻通信、高性能雷達、遙感等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更高頻率的毫米波、太赫茲應用領域不斷擴展,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由此,在電磁波市場快速發展驅動下,電磁波吸收膜市場要求正朝更高頻化、高性能方向不斷升級,相關企業研發力度還需持續加大。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經過持續深入研究,全球已有部分電磁波吸收膜企業取得了較大突破,例如,2022年12月,韓國KIMS研究所研發出全球首個超薄復合薄膜,可吸收90%以上的電磁波;2023年8月,日本東麗自主研發出新型5G毫米波吸收膜,為毫米波提供至少20db(99%)的吸收能力。未來隨著相關企業研發進程不斷加快,更多新型電磁波吸收膜將不斷涌現,全球行業發展速度有望持續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