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驅動芯片是面板的主要控制元件之一,主要以電信號的形式向顯示面板發送驅動信號和數據,通過對屏幕亮度和色彩的控制,使得字母、圖片等圖像信息在屏幕上呈現。目前市場上主流顯示驅動芯片主要有LCD顯示驅動芯片、OLED顯示驅動芯片、觸控顯示整合驅動芯片三大類。
完整的顯示驅動解決方案主要由電源管理芯片、源極驅動芯片、時序控制芯片、柵極驅動芯片等構成。其中時序控制芯片主要為驅動芯片提供控制信號;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主要用于管理驅動電路中的電流、電壓;源極驅動芯片和柵極驅動芯片主要功能是使文字、圖像等信息在屏幕上顯現,兩者統稱為顯示驅動芯片。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8年中國顯示驅動芯片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顯示驅動芯片在智能手機、導航設備、醫療設備、可穿戴設備等領域中應用廣泛。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制造業規模不斷擴大,顯示面板產業逐漸從日本、韓國等轉移到我國,國內顯示面板產量不斷增加,帶動顯示驅動芯片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我國顯示驅動芯片市場規模約為180億元,2022年市場規模超過390億元,2018-2022年復合年增長率超過21%。
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鼓勵支持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為顯示驅動芯片提供良好發展環境。2023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部門聯合發布《制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提出要重點提升LED芯片可靠性水平,提升新型顯示專用材料、新型顯示電子功能材料性能。
在行業前景看好的背景下,我國顯示驅動芯片研發生產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并逐漸涌現出一批具有技術優勢的頭部企業。從區域分布來看,目前國內顯示驅動芯片企業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上海等地區,行業內代表性企業有深圳市明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格科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韋爾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等。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隨著下游產業不斷發展,以及生產技術不斷進步,我國顯示驅動芯片市場規模將保持增長態勢,行業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由于行業起步較晚,缺乏一定技術積累,我國顯示驅動芯片整體生產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本土企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