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傳感器是指能感受溫度并將其轉換成可用輸出信號的傳感器,是溫度測量儀表的核心部分。溫度傳感器種類多樣,根據工作原理不同可分為熱電阻溫度傳感器和熱電偶溫度傳感器;根據測量方式不同可分為接觸式溫度傳感器和非接觸式溫度傳感器。
傳感器是現代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之一,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中應用廣泛,國家對其發展持鼓勵支持態度。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要瞄準傳感器、量子信息、網絡通信等戰略性、前瞻性領域,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溫度傳感器作為傳感器重要細分品類之一,具有良好發展環境。
溫度傳感器產業鏈上游為鉑絲、塑料、銅合金、鉑電阻等原材料的供應;中游為細分產品的生產制作環節;下游廣泛應用于環保、通信、新能源、消費電子、生物醫學、工業自動化等領域。溫度傳感器生產成本主要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費用三大部分。其中材料成本占比超過60%,位列第一;制造費用占比約為28%,位列第二。
從全球市場來看,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家居等新興產業不斷發展,溫度傳感器在市場中滲透率不斷提高,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22年全球溫度傳感器市場規模超過440億美元,同比2021年增長約10%。從區域分布來看,全球溫度傳感器市場主要集中在北美、歐洲及亞太地區。其中亞太地區市場份額占比接近35%,排名第一;北美地區占比約為31%,排名第二。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9年中國溫度傳感器市場調查及行業分析報告》顯示,從國內市場來看,隨著我國經濟及科技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傳感器研發及制造技術不斷進步,疊加下游產業不斷發展,溫度傳感器市場規模呈穩步增長態勢。2018年我國溫度傳感器市場規模約為150億元,2022年市場規模約為257億元,2018-2022年復合年增長率約為14%。從市場結構來看,接觸式溫度傳感器市場份額占比超過六成,為主流產品。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由于行業起步較晚,受技術、經驗限制,國內溫度傳感器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研發實力、產品質量等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本土企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目前國內溫度傳感器研發生產企業主要有深圳市泰士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紫光國芯股份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