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改性劑,指能夠改變目標材料表面性質的化學助劑。表面改性劑具備接枝共聚、物理吸附、自組裝、化學鍵合等多種功能,在油墨、涂料、塑料、橡膠、金屬等眾多領域擁有廣闊應用前景。
表面改性劑種類豐富,主要包括有機高分子處理劑、偶聯劑、表面活性劑以及無機處理劑等。有機高分子處理劑包括氧化聚乙烯、聚丙烯酸鈉等,能夠改善目標材料表面的潤濕性、防水性以及耐候性;偶聯劑包括硅烷偶聯劑、鈦酸酯偶聯劑以及鋁酸酯偶聯劑等,硅烷偶聯劑由低分子有機硅化合物制成,可用于環氧樹脂、玻璃纖維、不飽和聚酯以及石英粉的表面改性過程中。
表面改性劑在眾多領域擁有廣闊應用前景,主要包括油墨、涂料、塑料、橡膠、金屬等。在油墨領域,表面改性劑可用于提高其耐候性、粘附性、耐磨性以及分散性;在涂料領域,其可用于水性涂料中,能夠改善其抗流掛性以及流動性;在塑料領域,其可用于聚氯乙烯(PVC)加工過程中,能夠提升塑料力學性能;在橡膠領域,其可用于橡膠輪胎制造過程中。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30年中國表面改性劑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在應用需求帶動下,全球表面改性劑市場規模不斷增長,2024年達到近230億美元。
全球表面改性劑市場主要參與者包括德國巴斯夫股份公司(BASF)、美國杜邦公司(DuPont)、美國陶氏化學公司(Dow)、比利時索爾維集團(Solvay)等。在本土方面,我國表面改性劑主要生產商包括璞泰來、晨化股份、曙光化工、贊宇科技等。晨化股份專注于阻燃劑、表面活性劑以及硅橡膠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為我國表面改性劑代表企業。
未來隨著技術進步,綠色環保、高性能將成為我國表面改性劑行業發展主要方向。在綠色環保方面,隨著國家環保政策趨嚴,我國企業不斷加大對于環保型表面改性劑的研究,目前已開發出以植物油、淀粉等為原材料制成的生物基表面改性劑;在高性能方面,伴隨市場需求逐漸往多元化趨勢發展,具備耐磨損、耐高溫等性能的表面改性劑市場占比將進一步提升。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表面改性劑應用前景廣闊,未來伴隨市場需求逐漸釋放,其行業發展速度有望加快。與海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表面改性劑行業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迅猛,已有多家企業具備其批量生產實力。未來伴隨本土企業持續發力,我國表面改性劑行業將逐漸往綠色環保、高性能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