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MRI)是最常用的醫學影像設備之一,在醫療市場普及率正在不斷提升,其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生成人體內部結構圖像。為了增強掃描、更加清晰顯示某些人體結構或病灶,在磁共振成像時需要注射造影劑,即磁共振造影劑。
造影劑是為了增強影像觀察效果而注射到人體內的藥品,根據用途不同,可以分為X射線造影劑、磁共振造影劑、超聲造影劑三大類。磁共振造影劑主要用于血管、軟組織相關疾病檢查方面。
按照磁化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磁共振造影劑可以分為順磁性造影劑、超順磁性造影劑、鐵磁性造影劑等類型。在我國,磁共振造影劑以釓類造影劑為主,批準上市的產品主要包括釓雙胺、釓特醇、釓布醇、釓貝葡胺、釓噴酸葡胺、釓特酸葡胺、釓塞酸二鈉等。
為了顯示僅依靠掃描無法顯示的病灶,更清晰地進行成像,實現精確疾病診斷,例如對血管、神經系統、腫瘤、水腫組織等進行磁共振成像時,需要采用磁共振造影劑來做增強掃描。磁共振造影劑可以應用于腦部、心臟、肝臟、腎臟等器官血管以及骨關節檢查領域。
在海外,磁共振造影劑生產商主要有德國拜耳先靈、法國加栢Guerbet、美國GE醫療、美國Bracco Diagnostics Inc等;在我國,磁共振造影劑生產商主要有北陸藥業、康臣藥業、恒瑞醫藥、正大天晴、上海旭東海普藥業、科倫藥業等。我國磁共振造影劑生產能力不斷增強,但較多細分市場仍由國外企業占據較大份額,國內企業競爭力仍需提升。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2023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礎科研條件與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重點專項中提出,為多元素磁共振裝備提供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無背景信號干擾的多元素磁共振造影劑,實現多元素磁共振影像在生物醫學應用的新突破,滿足重大疾病微小病灶的早期診斷的重大需求。這將推動我國磁共振造影劑行業技術實力不斷提高,為國產產品進一步擴大國內市場占有率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