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是利用植物蛋白或者動物干/肌細胞培養制成的肉,主要包括植物肉、細胞培養肉兩大類型。細胞培養肉,也稱為細胞肉,是利用動物干細胞或肌細胞為材料,在一定條件下放入培養基中進行培養,通過細胞增殖生長制成的肉類。
全球總人口數量不斷增長,食物需求不斷上升,肉類是補充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的重要食物,需求隨之增長。畜牧業是肉類供給來源,每年需消耗大量谷物,會與人爭奪食物。全球食物供需不平衡,肉類消費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經濟不發達國家和地區民眾溫飽無法滿足。為保證食品安全、解決食品供需不平衡問題,人造肉迎來發展機遇。
人造肉商業化需要關注成本高低、能否量產、口感好壞等問題。植物肉較早實現商業化,2019-2020年行業迎來發展風口。但植物肉的營養成分不如動物肉,例如沒有部分人體必須氨基酸,且口感差、成本高,難以對動物肉形成替代,因此市場迅速降溫。2022年,全球植物肉需求大幅下滑,最具代表性的植物肉公司美國Beyond Meat,2022年1-9月凈虧損超1億美元。
細胞培養肉,是從動物體內獲取細胞樣本,放入營養液中分離出干細胞、肌細胞,利用細胞增殖原理,在特定條件下置于培養基中使細胞持續生長,在此過程中進行基因改造增加營養元素含量,從而制備出的人造肉。
培養基是細胞培養肉制備過程中的主要耗材,其成本占研發總成本的9成左右,控制培養基成本即可控制細胞培養肉制備成本。細胞培養肉口感較為接近動物肉,明顯優于植物肉,纖維感較弱易于咀嚼,適合老年人以及其他咀嚼能力差的人群。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2020年,美國Eat Just公司的細胞培養雞肉率先在新加坡獲批上市。2022年11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了Upside Foods公司的細胞培養肉上市。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CFSA)表示,2023年更加關注細胞培養肉食品安全評估。這有利于推動全球細胞培養肉商業化發展。
全球范圍內,除Eat Just與Upside Foods外,細胞培養肉廠商還有Avant Meats、GOOD Meat、CellX、極麋生物、周子未來等。其中,極麋生物是我國代表性細胞培養肉廠商之一,其將培養基成本大幅降低,有利于細胞培養肉實現規模化生產、商業化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