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納米氣泡又稱為微細氣泡、超細氣泡,是一種將氣體分散在溶液中形成的微小氣泡顆粒。微納米氣泡是指100μm(微米)以下的氣泡,可細分為微米氣泡和納米氣泡,其中納米氣泡直徑在100nm(納米)以下。
微納米氣泡尺寸小,易受溶液分子布朗運動影響,具有比表面積大、密度低、穩定性高、高反應性等特點,此外微納米氣泡還具有除臭、清洗、催化、吸附、殺菌、消毒等功效;谄涮攸c和功效,微納米氣泡已在水處理、化妝品、農業、石油、半導體清洗、食品加工、醫療衛生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微納米氣泡產生方式包括加圧溶解式、旋回液流式、微細孔式、靜態混合器式、超聲波空化式、螺旋空化式、緩和蒸汽直接接觸冷凝式等,其中加圧溶解式、旋回液流式為微納米氣泡主要產生方式。微納米氣泡測量方式有動態光散射法、粒子軌跡分析法、電氣檢測帶法、諧振式質量測定法等。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9年微納米氣泡技術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隨著應用領域擴展,全球微納米氣泡技術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23年達0.4萬億元左右。在全球范圍內,日本企業在微納米氣泡技術、微納米氣泡發生器及測量分析設備方面處于領先水平,相關企業包括日本島津、太陽日酸、日本鐘化、日東精工、戶上電機等。
微納米氣泡技術起源于日本,2013年日本政府認定微納米發泡技術為創新技術。我國微納米氣泡技術研發起步較晚,近年來,隨著污水治理需求釋放、技術突破,我國微納米氣泡相關企業逐漸增加,包括上海納諾巴伯、青島筑波納米科技、北京北方宏拓、北京碳波福納米等。
2023年國家標準《微細氣泡技術 微氣泡的表征 第1部分:粒徑指數的離線評估》GB/T 42845.1-2023正式發布,這一標準的制定對微納米氣泡技術行業的規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該標準由中國科學院提出,全國微細氣泡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584)歸口,起草單位包括上海納諾巴伯、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東華大學等。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微納米氣泡技術具有綠色、環保、可持續等優勢,在農業、醫療、化工、水處理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我國微納米氣泡技術研究起步較晚,在儲能、食品等領域應用仍處于研究階段,且國內掌握微納米氣泡技術,尤其是200nm以下氣泡技術的企業較少,未來市場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