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廊道又稱光伏長廊,是指專門設計用于集中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建筑物或構筑物。光伏廊道建設無需大量的土地資源,可鋪設在現有農村公路、公共路面、鐵路、高速公路等各種線性基礎設施的上部空余空間,具有節約用地、無污染、形狀可定制、能源利用率高等優勢。
光伏廊道組成與其他光伏發電系統類似,通常包括光伏電池板、光伏組件、光伏逆變器、匯流箱等設備及鋼材、混凝土等材料。近年來,我國光伏組件、光伏逆變器等設備供應能力不斷增強,其中2024年1-9月,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隆基綠能四家企業光伏組件出貨量合計約230GW。我國光伏產業供應鏈完善,光伏廊道各組件、材料供應風險較小。
光伏廊道是一種新型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解決方案,結合了光伏發電技術、建筑美學設計技術。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8年中國光伏廊道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光伏廊道具有發電、遮陽、避雨、照明、景觀、休憩等多種功能,在工業園區、城市道路、鄉村道路、健身廣場、旅游景點等場景均有推廣空間。
光伏廊道可以將光伏轉換成清潔綠電,其示范是可再生能源發展試點示范中的重點示范類型之一,2023年10月,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組織開展可再生能源發展試點示范的通知》,其中開發建設類包括光伏廊道示范、光伏治沙示范、海上光伏試點。
在政策引導、需求釋放下,我國光伏廊道推廣案例不斷增加,典型案例包括上海松江的光伏云廊、興寧市坭陂鎮湯一村的光伏文化長廊、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的光伏長廊、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的光伏長廊、江蘇省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光伏廊道等。
目前光伏廊道在技術、組件選擇、外觀形狀、發電效率、盈利模式等方面均處于創新發展中,智能化、可持續化、多功能化、模塊化是其重要發展趨勢。在萬物互聯時代下,光伏廊道或將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入融合,以實現智能化發展。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光伏廊道為新型光伏開發利用模式,相比于傳統光伏單一經營方式,光伏廊道盈利模式更豐富,包括廣告招商、文化宣傳、能源出售等。在雙碳目標及鄉村振興推動下,光伏廊道正逐漸成為城市、鄉村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力量,未來市場空間有望達千億級,發展潛力巨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