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越來越多的公司使用物聯網技術將智能和傳感“植入”產品,使得普通的設備有能力感知、學習并與環境互動,這些設備有的還參與到了“機對機”的交流。農業物聯網讓美國農業在應對自然災害、病蟲害、畜禽疾病等方面表現優異,其提高產量、增加產出效率的效果十分明顯。
美國華盛頓無黨派智庫信息技術創新基金會高級分析師丹尼爾·卡斯特羅表示,在全球范圍內,美國在利用物聯網科技促進智能、精準農業上處于領導地位。就覆蓋主體而言,美國農業軟件公司OnFarm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蘭斯·多尼(Lance Donny)表示,美國大農場采用物聯網設備的數量相對更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調研數據顯示,美國大農場對技術的采用率高達80%。而對于小農場而言,由于設備的安裝和維護成本高,它們使用物聯網設備的數量相對更少。
農業物聯網利用數據分析來根據需要自定義操作,以便根據不同土壤輸入成分將農業產出最大化,并通過監控所有過程(比如灌溉用水)來減少浪費。溫度、空氣濕度、光線強度和土壤濕度可以通過不同傳感器檢測并連接到一個系統,在必要時觸發警報,或者自動啟動澆水或通風等操作。這套技術可以應用于灌溉、糧倉、捕蟲等方面。
物聯網技術的真正價值是將數據從每個設備上提取出來并加以分析。如果將數據從一個農場的五個層級(土壤、作物、設備、人和圖像)抽取出來并進行分析,就能進行預測和建議,從而達到降低農場內在風險(比如天氣波動)、幫助農民增加產量及最大程度提高水、肥料、勞動力和化學試劑利用效率的目的。
多尼表示,目前美國農業數據沒有標準,盡管有一些組織正在解決這個問題,但要確定任何標準,需要行業達成共識,這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有預測顯示未來幾年連接設備的增長會加速。預計到2020年,美國平均每個農場將擁有50臺連接設備。
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分析師表示,“物聯網”的概念讓互聯網不僅專為方便人類利用電腦在全球網絡上進行交流,它也成為一個平臺讓設備與它們周圍的世界進行電子交流。數據在設備間傳送,為實現不同目的被共享和重復使用,形成一個充滿信息的世界。物聯網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不僅需要早期采用者的引領,還需要對技術設備進行投資,以便降低使用物聯網技術的成本、增加使用該技術的可靠度,從而使該技術的大面積應用成為可能。
更多
美洲國家投資請關注新思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