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類超晶格特指電子和空穴被束縛在不同半導體材料層中的多層膜結構材料。這種材料由兩種不同組元以納米形式薄層交替生長形成,每層之間的勢壘層非常薄,且相鄰阱之間耦合強,形成了獨特的能帶結構。二類超晶格的特點在于其周期性的晶格排列和高度有序的組織方式。這種特殊的能帶結構使得二類超晶格可以表現出不同于其組成材料的性質,其有效帶隙可以通過周期厚度靈活調節。
二類超晶格材料是用于制作高性能紅外焦平面成像的陣列,生產企業一般可按照客戶需求將二類超晶格產品設計成任意的尺寸,如2英寸、3英寸、4英寸、5英寸等不同尺寸。二類超晶格也可以按照原材料的材質不同進行分類,如InAs/GaSb、InAs/InAsSb二類超晶格,這些材料體系在紅外探測器及激光器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從產業化程度來看,目前,中國二類超晶格行業產業化水平低,多數企業的投產時間較短,部分企業仍處于技術研發及優化階段,加之二類超晶格行業存在技術、資金等市場準入壁壘,導致其生產企業較少,因而國內二類超晶格行業內產業化水平較低。未來,隨著蘇州焜原光電有限公司、武漢高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焜騰紅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廈門中芯晶研半導體有限公司等主要企業的擴產以及其他企業的進入,中國二類超晶格行業市場規模將實現較快增長。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9年中國二類超晶格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隨著人們對紅外探測領域的深入研究,紅外探測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紅外探測器技術已經經歷了數次迭代,二類超晶格作為最有可能替代MCT的材料體系之一,在第三代紅外探測器中被廣泛關注。2023年,隨著以二類超晶格材料為代表的第三代紅外探測技術日益成熟,以及在航空航天、環境監測等應用領域范圍擴大,二類超晶格市場需求提升,中國二類超晶格行業市場持續擴大,推動了行業市場規模的增長。
新思界
產業研究員認為,原材料作為二類超晶格生產的基礎,其對二類超晶格產業影響較大,一方面,上游銻、銻化物等的供應直接影響二類超晶格產品供給能力;另一方面,上游原材料產品質量對二類超晶格的產品性能起著決定性作用。此外,原材料的價格在二類超晶格生產成本中也占一部分比重,其價格波動或將影響二類超晶格價格或企業的盈利空間。因此,二類超晶格行業企業應與上游產品供應商保持穩定的合作關系或者向上游拓展,投資上游產品生產業務,進一步保證二類超晶格的原料供應,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以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有效規避上游產品價格波動風險,降低企業生產成本,進一步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