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啶胺,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屬于吡啶胺衍生物和二硝基苯胺類殺菌劑。氟啶胺具有廣譜高效的保護性殺菌特性,對多種病菌(如交鏈孢屬、疫霉屬、單軸霉屬、核盤菌屬和黑星菌屬等)都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在蔬菜、水果以及其他農作物的種植中,氟啶胺被廣泛用于防治霜霉疫病、灰霉病、菌核病、炭疽病、根腫病、猝倒病及果樹上的瘡痂病、黑星病等病害。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年氟啶胺行業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顯示,目前,全球氟啶胺的生產主要集中在亞洲、北美和歐洲地區的部分國家。其中,日本石原株式會社是氟啶胺的主要生產商之一,于1988年推出氟啶胺,并相繼推出了多種劑型。近些年,中國以湖北正興源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北京諾特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慶豐進出口有限公司、長青(湖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企業也在氟啶胺的生產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并不斷擴大生產規模。例如,2024年4月,長青(湖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年產500噸氟啶胺化工產品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
全球各國對于農藥殘留的監管越來越嚴格,氟啶胺也不例外。2023年2月,加拿大就氟啶胺在葡萄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3.0ppm、在葫蘆類蔬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 0.07ppm進行磋商,并于5月3日批準通過。這意味著在農產品出口到加拿大等市場時,必須嚴格控制氟啶胺的殘留量,否則將面臨被拒收的風險。這也促使生產企業和種植戶更加科學合理地使用氟啶胺,以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雖然目前氟啶胺在全世界使用無抗性報道,但其抗性風險仍然存在。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和使用頻率的增加,病菌可能會逐漸產生對氟啶胺的抗藥性。因此,研發人員需要不斷探索新的防治策略和氟啶胺藥劑組合,以延緩抗藥性的產生。
氟啶胺對水生生物有害,在使用過程中如果不注意防護,可能會對魚塘、河流及湖泊等生態環境造成影響。此外,氟啶胺對瓜類作物有藥害,在瓜田禁止使用。因此,在使用氟啶胺時,必須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進行,避免對環境和非靶標生物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總體而言,氟啶胺作為一種重要的殺菌劑,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未來,隨著農業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和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的不斷提高,氟啶胺的市場需求有望繼續保持增長。但同時,也需要面對抗藥性、環境影響等方面的挑戰,不斷加強研發和監管,推動氟啶胺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