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基能源是以氫氣為能量載體轉換而成的二次能源,其通常是先使用風電、光電等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綠氫,在以綠氫為原材料合成航空煤油、甲醇、氨、甲烷等綠色能源,即綠色航空煤油、綠色甲醇、綠色氨、綠色甲烷等,統稱為氫基能源。氫基能源在生產、運輸、使用等過程中,存在可再生、綠色環保等優勢,相對于氫,氫基能源儲運成本較低,且更為便捷,在陸路交通、船舶、航空、化工等方面具有較大的應用潛力。
近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主要經濟體積極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發展包括光電、風電、氫能在內的綠色能源。中國出臺《“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等政策,發展綠氨等氫基能源,促進氫能低成本、便捷化利用,完善和延伸氫能產業鏈,推動能源結構朝向綠色、低碳、可持續方向轉型發展。另外,山西、河北、海南等全國各地區紛紛出臺相關規劃,鼓勵甲醇汽車產業的發展及產品使用,支持建設甲醇加注點,全方位助力氫基能源產業成長。
在政策鼓勵支持下,中國相關部門及企業進行大規模投資,逐步構建氫基能源產業鏈。2025年1月,投資550億元的東北亞氫基能源加注基地項目在遼寧長興島啟動,項目內容涵蓋氫基能源生產、儲運、加注、貿易等全產業鏈配套,未來或將成為全國最大的氫基能源加注基地。據新思界發布的《
2025-2030年氫基能源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顯示,目前,氫基能源行業處于發展初期,相關產業配套及產業體系正逐步形成,各環節生產規模尚小。未來,隨著產業鏈的成形及產業規模的擴大,氫基能源的規模效應將逐步顯現,生產、使用成本將下降,氫基能源用戶基礎及消費規模將持續擴大,或將形成數千億級消費市場。
當前,中國氫基能源行業面臨一系列問題,比如,中國氫基能源市場主要在海外,國內需求有限。而在國際環境多變及貿易爭端多發的背景下,一旦外部貿易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中國氫基能源產業體系將面臨較大的運營風險及市場危機。新思界
分析人士認為,作為能源消費大國,中國在積極推動能源結構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在交通、化工及各大能源領域推廣使用氫基能源,不僅可以推動國內能源轉型,踐行雙碳戰略,也為氫基能源產業成長、強化能源內循環及規避氫基能源風險注入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