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作業區域來劃分,鉆機可以分為陸地鉆機、海洋鉆機兩大類。海洋鉆機,是專門設計應用在海水下進行鉆井作業的裝備。
海洋鉆機是海洋鉆井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鉆井裝備包括固定鉆井裝備、移動鉆井裝備兩大類。在固定海洋鉆井裝備中,海洋鉆機主要功能是鉆井、鉆調整井、修井;在移動海洋鉆井裝備中,海洋鉆機主要功能是鉆井、修井。2023年,我國僅移動海洋鉆井裝備市場規模即達到770億元左右,海洋鉆機市場發展空間大。
海底礦產資源豐富,包括金屬、非金屬、石油、天然氣等,其中,石油、天然氣、錳結核開發利用價值大。我國是貧油少氣國家,陸地油氣資源有限,海洋油氣開發受到關注。由于深海油氣資源儲量更為豐富,我國海洋油氣資源開發正在向深海方向發展,海洋鉆機需求持續增長,且性能要求不斷提高。
除海洋礦產資源勘探開采外,海洋工程建設也需要利用海洋鉆機進行地質勘察,獲取海洋數據資料,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從而指導施工規劃,進而保證工程順利進行,延長工程后續使用壽命,涉及應用領域包括跨海大橋、碼頭、海底通信光纜、海底輸油管道、海上風力發電、潮汐發電、填海造島等。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9年中國海洋鉆機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海洋鉆機工作在海洋環境中,面臨著海流、潮汐、海浪、大風、暴雨、高溫、寒冷、海水侵蝕等眾多問題;不同海域深海環境差別巨大,對海洋鉆機的適應性要求高;海洋鉆井平臺工作在海面之上,而海洋鉆機的鉆頭卻需進入海水到達海底進行鉆探,面臨水深問題,特別是部分移動海洋鉆井裝備還會在海浪作用下上下浮動,對鉆頭位置影響大。因此海洋鉆機設計、制造與陸地鉆井相比差異較大,技術壁壘高。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20世紀,我國海洋鉆井裝備需求依靠進口,限制了我國海洋經濟產業發展。1999年,中國大洋協會面向全國招標,自主研發海底鉆機。2015年,由湖南科技大學自主研發的海底60米多用途鉆機“海牛號”海試成功,順利通過國家863計劃驗收;2021年,“海牛II”號深海鉆機在2060米海底成功下鉆231米;2023年,“海牛III”號深海鉆機項目正式啟動。
海洋模塊鉆機按照鉆機的功能進行模塊化集成,在集裝化、操作性、快速移運性以及自動化、智能化等方面具有優勢。蘭州蘭石石油裝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代表性海洋模塊鉆機研制廠商,2024年,公司承制的西江30-2海洋模塊鉆機順利完成整體起升,旅大5-2北海洋鉆井模塊項目井架主體完成生產順利發貨。總的來看,我國海洋鉆機行業核心競爭力正在快速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