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聚合物微針是以可生物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為針體材料,將藥物包封于針體內,經特殊加工工藝制成的微針。根據設計不同,可溶性聚合物微針可分為一體式微針、兩段式微針、核-殼或多層微針、箭頭微針等。
微針(MN)是一種新型經皮給藥器具,呈針狀結構。根據材料不同,微針可分為硅微針、金屬微針、玻璃微針、陶瓷微針、聚合物微針,其中聚合物微針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來源豐富、易于制備、韌性好等優勢,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研究和應用。
目前用于制備可溶性聚合物微針的材料分為天然聚合物、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其中天然聚合物包括透明質酸、絲素蛋白、殼聚糖等,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乳酸、聚乙烯醇、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PLGA)等。在加工技術上,可溶性聚合物微針可通過熱/軟壓花、3D打印、熔融沉積建模、拉絲光刻、雙光子聚合、激光微加工等技術制造。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29年可溶性聚合物微針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可溶性聚合物微針可用于小分子、多肽、核酸、生物制劑、疫苗等透皮遞送,應用在血糖調控、癌癥治療、疫苗接種、皮膚病治療、長效避孕、生物傳感檢測、輕醫美等領域。
微針給藥相比于注射給藥、口服給藥、透皮貼劑等傳統給藥方式,具有給藥效率高、微創無痛、自主給藥、藥物適用范圍廣等優勢。近年來,隨著居民對醫療體驗、藥物療效要求提升,微針給藥市場呈高速增長態勢,可溶性聚合物微針作為主流微針類型之一,市場空間不斷擴張。
受市場前景吸引,我國可溶性聚合物微針布局企業逐漸增加,包括中科微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納通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武漢天時維控股有限公司、優微(珠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中科微針是國內聚合物微針技術領軍企業,克服了可溶解聚合物微針大規模產業化量產難題。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相比于其他材料的微針,可溶性聚合物微針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臨床應用價值高,近年來,市場對新型、無痛、高效給藥技術的需求持續釋放,帶動可溶性聚合物微針市場空間不斷擴大。此外受益于材料科學、微加工技術等發展,可溶性聚合物微針存在的貼敷時間較長、載藥量較小等問題逐漸得到解決,未來臨床應用將更加廣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