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以工廠化生產的鋼筋混凝土預制構件為主,通過現場裝配的方式設計建造的混凝土結構類房屋建筑。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具有施工速度快、工期縮短、標準化程度高、工程質量穩定、施工受氣象條件影響小、建造效率高、減少資源消耗、降低建筑垃圾產生量等特點。在國家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等政策影響下,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2016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2017年3月,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大力推動我國裝配式建筑行業發展。同時,我國裝配式建筑相關標準也陸續出臺,包括《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裝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等。這有利于我國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行業發展。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達7.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8%;其中,新開工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筑4.9億平方米,占比達到68%。現階段,在我國裝配式建筑市場中,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競爭力更強,份額占比最大,遠高于裝配式鋼結構以及其他裝配式建筑市場份額。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7年中國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我國住建部推行的裝配式建筑主要包括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裝配式鋼結構建筑、裝配式木結構建筑等,目前,前兩種在我國市場中份額占比高,合計占比接近97%。與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相比,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抗風、抗震能力較弱,材料回收難度大,在大跨度、超高層建筑方面適用性較差,并且與傳統澆筑混凝土建筑、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相比,其成本較高,目前下降空間較小。因此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材料與工藝還有較大優化空間。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在需求的推動下,我國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生產企業不斷增多,產能快速擴大,2021年同比增速超過16%,但行業產能利用率低,僅為51%左右。我國裝配式混凝土建筑企業數量以及每年新開工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面積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與珠三角地區,占比均達到50%以上。總的來看,我國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行業區域發展不平衡,產能不斷擴大但利用率較低,未來能夠拓展新市場、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的企業更具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