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運輸指利用船舶、排筏等浮運工具,以港口或港站為運輸基地,在江、河、湖泊、人工水道以及海洋上運送旅客和貨物的一種運輸方式,按航行區域劃分,水路運輸可分為沿海運輸、遠洋運輸、內河運輸及近海運輸四類。水路運輸具有運能大、運輸距離長、運輸成本低、通用性強等優勢,對我國經濟、文化發展和對外貿易交流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水路運輸為全球交通運輸行業中的重要運輸方式之一,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帶動水路運輸市場整體向好發展,據交通運輸部發布《2021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我國水路運輸行業完成營業性客運量1.6億人,比上年增長9.0%,2021年我國水路運輸行業完成營業性貨運量82.4億噸,比上年增長8.2%。
水路運輸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船舶、集裝箱等運輸設備行業,電力、燃油等能源物質及港口運輸設施;中游為各類水路運輸,包括沿海運輸、遠洋運輸、內河運輸及近海運輸等;下游為應用領域,包括煤炭、鋼鐵、化工、制造業、日用及旅游等。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7年水路運輸標桿企業專項調研報告》顯示,水路運輸為我國煤炭外運第二大運輸通道,北方港口與煤炭生產基地距離較近,促使沿海煤炭運輸需求增長,據交通運輸部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北方主要港口煤炭下水量達7.5億噸,同比增長3.0%。與此同時,隨著產能逐漸釋放,我國煤炭產量不斷提高,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產量40.7億噸,同比增長4.7%。工業原煤產量增長將有效推動我國水路運輸規模持續擴大。
水路運輸為我國交通運輸業發展的支柱型產業,國家出臺眾多政策支持水路運輸行業發展,2022年1月交通運輸部制定發布《水運“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水運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這一現代水運體系要基本建成。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以及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外貿易往來將日益頻繁,水路運輸作為旅客及貨物重要運輸方式之一,將以其成本低、運能大等優勢獲得廣闊市場前景。我國煤炭產區分布不均衡,選擇水路運輸將有效提高我國煤炭運輸效率,保障各地用煤需求,這對我國水路運輸行業發展具有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