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腸是我國傳統的肉制品加工方式,是將肉切碎后經過調味后灌入腸衣,通過蒸煮、煙熏、干燥等加工方式制成的肉制品。根據口味不同,香腸可分為廣式香腸、川式香腸等;根據存儲工藝不同,香腸可分為常溫儲存香腸以及速凍香腸等;根據加工方法不同,香腸可分為生鮮香腸、即食香腸等。其中,生鮮香腸需要進一步加工才能食用,即食香腸則不需要進一步加工,可細分為乳化香腸、預煮香腸、發酵香腸等。
香腸在我國歷史悠久,已經形成完善的產業鏈。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行業和生產設備行業,主要提供鮮肉、腸衣、各類調味品等原材料以及各種類型的加工生產設備等;中游為香腸生產行業,主要是制作各種類型的香腸產品;下游主要面向消費,消費者人群大致可分為家庭消費和餐飲消費者等。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8年中國香腸行業應用市場需求及開拓機會研究報告》顯示,近幾年,我國經濟水平逐漸提高,居民生活條件逐步得到改善,居民消費能力不斷增強,肉制品消費量日益增長。香腸在我國肉制品市場占據重要地位,隨著我國食品加工工藝不斷進步,香腸的種類及口味逐漸豐富,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在此背景下,我國香腸產量呈現出上升態勢。從2014年到2022年,我國香腸產量由127.96萬噸增長到209.14萬噸。隨著新興的復合、重組等食品加工工藝逐漸落地,我國香腸產量預計還會進一步增長。
我國香腸市場潛力較大,企業數量較多。根據企查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11月底,我國香腸制造企業數量達到7862家,其中,2022年新增企業數量達到了177家。香腸企業數量不斷增長,導致我國香腸市場競爭激烈,各大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新品研發速度逐漸加快,產品種類日益增加。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我國香腸市場競爭格局逐漸穩定,頭部企業已經顯現。我國規模較大的香腸企業數量較少,大部分香腸企業規模較小,產品輻射區域較小,呈現出明顯的地域性特征。我國規模較大的香腸企業主要有雙匯、金鑼、雨潤、美好、金字、德利斯、唐人神等。其中,雙匯、金鑼、雨潤三家企業市場份額占比較高,合計占據了80%肉制品市場份額。隨著規模較大的香腸企業研發能力不斷提高,產品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中小性企業的生存空間將會被進一步擠壓,未來可能會被收購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