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發是通過人造技術制造而成的產品,可起到增加發量、改善發型、裝飾扮演等作用。假發種類多樣,根據材料不同可分為化纖發、真人發及混合發;根據制作方法不同可分為機織發和手勾發;根據長度及造型不同可分為短發、長發、卷發等。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8年中國假發行業市場行情監測及未來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顯示,在現代社會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國民生活及工作壓力不斷增加的背景下,國內受脫發問題困擾的人群數量不斷增加,疊加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外在形象要求不斷提高,近年來國內假發市場規模呈穩步增長態勢。2018年我國假發市場規模約為52億元,2022年市場規模約為77億元,2018-2022年復合年增長率超過10%。
從下游市場來看,隨著新一代消費群體成長,游戲、動漫等產業影響力不斷擴大,coser、漢服愛好者等群體對假發的需求不斷增加。此外,在國民休閑娛樂需求不斷增長的背景下,仙俠劇、古裝劇等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刺激假發市場需求進一步增長。整體來看,假發具有廣闊消費市場。
我國假發行業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生產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品憑借性價比優勢獲得國際市場的青睞。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假發生產和出口國。在國內外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我國假發產量保持上升趨勢。預計2023年我國假發產量將超過10萬噸。受生產技術進步、產品質量提升等影響,近年來國內假發市場均價呈上升趨勢,由2021年的36.2萬元/噸左右增長至2022年的38.5萬元/噸左右。
由于行業進入門檻低,下游需求較為旺盛,目前國內假發生產企業數量眾多,行業競爭格局較為分散,且由于銷售渠道多樣,監督管理難度大,存在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惡性競爭等現象。在此背景下,《發制品 通用技術規范》(GB/T 41637—2022)于2023年正式實施,填補了國內外發制品通用技術規范方面的空白,將會推動假發行業向健康有序方向發展。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隨著國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顏值經濟不斷發展,假發需求群體將會不斷擴大,市場對其質量、顏色、造型等要求將會不斷提升,行業具有廣闊發展前景。在市場競爭不斷加劇,行業標準不斷完善的背景下,國內假發生產企業在提升產品質量的同時需要瞄準消費群體,進行精準營銷,加強品牌建設,擴大自身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