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是通過工程技術手段將捕集的二氧化碳作為資源進行利用的過程,是回收二氧化碳、實現“碳中和”的重要途徑之一。《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2024.8)首次全面完整闡述了碳排放雙控的制度碳排放雙控制度的“四梁八柱”,并明確到“十五五”時期,將碳排放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建立地方碳排放目標評價考核制度。
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方向大致上可以分為油藏利用、化學利用以及生物利用。其中,油藏利用主要是采用二氧化碳驅油藏及埋存技術(CCUS),是一種能夠提高原油采收率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方法;化學利用主要是將二氧化碳催化轉化成清潔能源和精細化學品,如二氧化碳制甲醇、烯烴、芳烴、汽油、甲酸、DMF、DMC、可降解塑料等(參考煤炭深加工),該過程既能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又能產生新的能源及化學品,是一種綠色可持續路線;生物利用則是通過模擬自然界中植物和微生物等的自然光合作用過程,設計和構建出全新的人工光合體系與路徑,從而將二氧化碳更加高效地轉化為合成化學品和農業產品。
就國內而言,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對中國能源消費和結構轉型、溫室氣體減排的速度和力度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根據目前提出的碳中和目標,中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過渡期只有30年,在此期間,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全國范圍內加大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率已成為必然趨勢,“十五五”期間,國內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任重道遠。
據新思界發布的
《“十五五”期間中國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行業分析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顯示,“十四五”期間,隨著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政策的持續推進,以及二氧化碳驅油、食品以及飼料等領域二氧化碳利用量增加,二氧化碳在機械加工、焊接、煉鋼等領域消耗量的增長,中國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領域二氧化碳消耗量呈不斷增長態勢。預計“十五五”期間,國內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率將上一個新臺階,整體利用量將超過9000萬噸。
新思界
產業研究員表示,未來,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發與應用將快速發展,中國二氧化碳驅油技術將逐漸成熟,二氧化碳化工利用技術在中試后將逐漸進入工業化應用,同時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合成化學品、基于二氧化碳光催化轉化的“人工光合作用”等大批新技術也將逐漸進入小試、中試階段。中國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技術整體將呈現逐漸成熟和不斷豐富的趨勢。“十五五”期間,我國將基本建成以高效、綠色、循環、低碳為特征的現代工業體系,確保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