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信息存儲是一種新型存儲技術,以DNA分子作為數據載體,通過合成特定序列的DNA來編碼信息,并通過測序技術實現數據的讀出。DNA信息存儲技術主要包括編碼、合成、存儲、檢索、測序、解碼六個基本步驟。
近年來,由于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社交網絡的廣泛應用,全球數據生成量呈指數級增長,預計2025年數據量將達160ZB以上。我國數據量增長速度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根據國家數據局顯示,2024年,我國數據生產總量達41.06ZB,同比增長25%。
全球數據量快速增長,為大規模存儲數據帶來了挑戰。現有存儲介質如磁盤、磁帶在容量、存儲密度、耐久性等方面逐漸不能滿足數據大規模、長期存儲需求,迫切需要更好的存儲材料、信息載體來提供解決方案。DNA被認為是理想存儲介質,具有超高信息密度、低維護成本及良好的化學穩定性、耐久性、生物兼容性,近年來受到了廣泛關注。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29中國DNA信息存儲行業市場現狀綜合研究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目前DNA信息存儲產業生態已初具雛形,Atlas Data Storage、Iridia、Catalog DNA、Catalog DNA、Biomemory、Evonetix、Helixworks Technologies等多家企業在DNA信息存儲技術、場景、商業模式等方面正進行多元化探索,積極推動DNA信息存儲技術商業化進程。
我國在DNA信息存儲領域已積累了一定的技術與經驗,相關研究單位包括天津大學、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其中天津大學在DNA存儲讀寫時間、長期存儲驗證等指標處于國際一流水平。
此外DNA信息存儲政策導向也日益明朗,其中《“十四五”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DNA存儲技術作為前沿技術領域之一,并布局了“生物與信息融合(BT與IT融合)”重點專項,《“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到前瞻布局包括DNA存儲技術在內的戰略性、前沿性、原創性、顛覆性技術。
目前我國DNA信息存儲產業發展仍處于早期階段,但隨著技術積累、政策扶持、資本投資加大,DNA信息存儲產業規模正不斷增長,預計2026年DNA數據存儲市場規模將達1500億元以上。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DNA信息存儲具有存儲密度極高、保存時間長、穩定性及耐久性好等特點,在冷數據儲存方面表現突出,應用涵蓋數字文化遺產保護、檔案數據存儲、生物醫學數據存儲、安全通信、深空探測等領域。近年來,DNA信息存儲市場潛力正不斷釋放,但同時DNA信息存儲產業化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