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再次部署,加快鐵路、核電、建材生產線等中國裝備“走出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提升合作層次。
會議要求,大力開拓鐵路、核電等重大裝備國際市場,整合行業資源,創新對外合作模式,探索采取合資、公私合營等投資運營方式,為有需求的國家提供工程設計咨詢、施工建設、裝備供應、運營維護等全方位服務,并通過國際合作開拓第三方市場。
有分析人士認為,“核電”有望成為繼”高鐵”走出去之后,“中國創造”的另一張“國家名片”。在國家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競爭力方面,中國正在打造高鐵和核電“雙龍出海”的出口新格局。
有媒體報道稱,中國高鐵“走出去”新格局的形成,與國家領導人在外事活動中不遺余力地推介是分不開的。在國家領導人的大力推動下,“中國高鐵走出去”在2014年高歌猛進,大放異彩。目前中國正與美國、俄羅斯、巴西、泰國在內的28個國家洽談高鐵合作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去年12月初,中國自主核電技術——“華龍一號”ACP1000通過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反應堆通用設計審查。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認為,ACP1000在設計安全上滿足國際原子能機構關于先進核電技術最新設計安全要求和標準。至此,中國自主核電技術獲得了進入國際市場的“敲門磚”。
2014年,隨著高層的外交活動,中國核電主管部門與核電企業與法國、阿根廷、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捷克、哈薩克斯坦等國簽署合作文件。中核集團與阿根廷、加拿大達成合作協議,中廣核集團在英國、羅馬尼亞等地的布局也初見成效,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也已與西屋公司、土耳其發電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
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未來10年,國際市場上還會有60臺至70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開工建設,潛在市場規模達到萬億元人民幣,將有助于我國核電行業在國際市場實現新突破。從目前看,核電是可以貫穿整個2015年的大主題,海外營銷、“走出去”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