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厚度不同,銅箔可分為厚銅箔、薄銅箔、超薄銅箔、極薄銅箔、常規銅箔等類型。超薄銅箔(UTF),指厚度通常在12微米以下的銅箔。超薄銅箔需具備延展性佳、導熱性好、導電性佳、輕量化、強度高等特點,在電池制造、印刷電路板制造以及消費電子等領域擁有潛在應用價值。
2024年5月,團體標準《T/CI 366—2024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用高抗拉強度 超薄銅箔》正式發布,文件明確規定了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用高抗拉強度超薄銅箔的規格、牌號、標識、技術要求、狀態以及檢驗規則等內容,浙江宏豐銅箔有限公司、湖北諾德銅箔新材料有限公司等為該標準主要起草單位。在此背景下,我國超薄銅箔行業將逐漸往規范化方向發展。
超薄銅箔在眾多領域擁有潛在應用價值,主要包括電池制造、印刷電路板制造以及消費電子等。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速度加快,我國鋰離子電池產量持續增長。據國家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總產量達到1170GWh,同比增長24%。超薄銅箔作為負極集流體材料,可用于制造動力鋰離子電池、聚合物鋰離子電池以及液態鋰離子電池。
未來隨著下游行業景氣度提升,我國超薄銅箔市場需求將日益旺盛。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30年中國超薄銅箔(UTF)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超薄銅箔需求量達到近10萬噸。未來隨著技術進步以及應用范圍不斷擴展,我國超薄銅箔行業發展態勢將持續向好。
近年來,我國超薄銅箔研發熱情持續高漲,已取得眾多新進展。202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學李林森團隊基于電子反向散射衍射工藝制備出RA-Cu以及ED-Cu兩種超薄銅箔,通過研究其微觀結構成功發現低能量銅表面將有效促進金屬鋰的沉積,未來該項研究成果有望在高性能鋰離子電池制備過程中獲得應用。未來隨著研究不斷深入,我國超薄銅箔行業發展速度將進一步加快。
目前,我國已有多家企業具備超薄銅箔自主研發及批量生產實力,主要包括杭電股份、諾德股份、嘉元科技、智慧能源、銅冠銅箔、花園新能源等。諾德股份專注于鋰電銅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已具備3微米超薄銅箔批量生產實力。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預計未來一段時間,隨著本土企業持續發力,我國超薄銅箔產能將進一步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