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光模塊,是能夠支持多個模式光信號傳輸,進行光、電信號相互轉換的光電子器件。
光模塊是光纖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功能是進行光信號與電信號的相互轉換,在發送端將電信號轉換為光信號,經光纖傳輸,接收端接收后,再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從而實現信號輸送。光模塊主要包括單模光模塊、多模光模塊兩大類。
多模光模塊的工作波長通常是850nm,光源采用發光二極管或者激光器,產生多模光信號,發出的光信號發散角較大。多模光模塊通常配套多模光纖使用。多模光纖纖芯直徑較大,可容納多束光線進入,允許光信號使用不同傳播路徑進行傳輸,允許較大光信號發散角,但存在色散問題,導致信號衰減。由于傳輸損耗較大,多模光模塊主要用于2km以下的短距離光信號傳輸領域。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30年中國多模光模塊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多模光模塊易于安裝維護、成本較低,主要應用在具有高密度、高帶寬傳輸需求的場景中,例如接入層網絡、匯聚層網絡、存儲區域網絡、局域網、數據中心等。受益于通信網絡建設規模不斷擴大,預計2025-2030年,全球光模塊市場規模將以10%左右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多模光模塊作為光模塊的主要產品類型之一,擁有良好發展前景。
多模光模塊主要由光發射器件、光接收器件、多模光電芯片、電路、接口、外殼等組成。多模光電芯片又包括激光器芯片、探測器芯片、放大器、驅動芯片、復用/解復用器件等,作用是實現不同模式光信號發送與接收,具體功能包括電光信號轉換、光電信號轉換、驅動激光器發光、光信號調制解調、光信號放大等,是多模光模塊的核心組件。
近兩年,AI大模型技術發展迅速,相關數據產生量迅猛增長,進一步拉動了短距離、大寬帶光模塊需求上升,高傳輸速率多模光模塊開發與應用受到關注。我國“信息光子技術”重點專項2024年度項目申報指南中,提出面向人工智能(AI)大模型對短距光互連模塊的應用需求,開展面向短距光互連應用的1.6Tb/s多模光電芯片與模塊研究。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現階段,我國光模塊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競爭力較強,全球市場份額排名前十的企業中,國內企業占據七席。為持續保持競爭優勢地位,我國光模塊企業已經進入高傳輸速率光模塊市場布局,中際旭創、光迅科技、新易盛等企業推出了1.6Tb/s光模塊。我國1.6Tb/s多模光模塊行業發展擁有堅實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