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運動服飾是指根據運動項目的特定要求而設計制作,用于體育競賽的服裝,但發展到現在,運動服飾種類日益豐富,主要有服裝、帽子、襪子、鞋、手套、提包等。根據用途不同,運動服飾大致可分為專業運動服飾、業余運動服飾、休閑運動服飾等;根據性質不同,運動服飾大致可分為大眾運動服飾、潮流運動服飾等。
目前,我國運動服飾產業鏈已經形成。產業鏈上游主要為原材料行業和相關生產設備,提供滌綸、棉花、氨綸、尼龍等原材料以及打印機、印花機、鎖邊機、平縫機等相關生產設備;中游主要為運動服飾的生產行業,負責各個品類的運動服飾的設計、生產等環節;下游則主要面向消費者,通過電商平臺、直播等線上銷售渠道以及大型商超、服飾店、專賣店等線下銷售渠道,最終流向消費者。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7年全球運動服飾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重點區域研究報告》顯示,近幾年,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漸提升,對服飾品質和個性化要求逐漸提高。隨著我國居民運動健康意識逐漸提高,運動服飾市場需求逐漸增長。在此背景下,我國運動服飾市場規模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從2017年到2022年,我國運動服飾市場規模由2214.7億元增長至3874.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1.83%。
目前,我國運動服飾市場集中度較高,頭部企業逐漸顯現。國外運動服飾企業主要有阿迪達斯、耐克、匡威體育、露露樂蒙、迪卡儂、Kering、安德瑪、斯凱奇、亞瑟士、新百倫等,國內運動服飾企業主要有李寧、特步、安踏、三六一度、鴻星爾克、梅花、雙星名人、貴人鳥、凱天體育等。其中,耐克市場占比最高,為24.7%;其次為安踏,市場占比為17.4%;排名第三的是阿迪達斯,市場占比為13.4%;李寧市場占比為9.4%。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國外運動服飾企業進入中國市場較早,憑借其品牌知名度較高、完善的銷售渠道鋪設等優勢,占據了大部分高端市場。隨著我國運動服飾企業逐漸崛起,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產品更新迭代速度加快,產品種類日益豐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逐漸向高端市場延伸。除此之外,我國運動服飾市場中還存在大量規模較小的企業,這類企業設計能力較弱,產品同質化嚴重。隨著規模較大的運動服飾企業逐漸擴張,中小型企業的生存空間逐漸被壓縮,未來或將被吞并或消失,未來其市場集中度有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