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紡紗是一種在紡紗工序前將所用纖維原料進行染色或原液著色,再把兩種及兩種以上不同顏色或不同性能的纖維經過充分混合后紡織而制成的具有獨特混色效果的紗線。色紡紗根據成品顏色不同可分為彩色色紡紗、麻灰色紡紗等;根據原料纖維不同可分為純棉色紡紗、再生化纖色紡紗、純化纖色紡紗、混紡色紡紗等。
色紡紗產業鏈上游為棉花、染料、化學纖維等原材料的供應,2022年我國棉花產量超過590萬噸,化學纖維產量超過6700萬噸,為色紡紗行業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中游為各種產品的生產制作環節;下游廣泛應用于服裝、家用紡織品等產品的生產。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7年色紡紗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隨著國民可支配收入不斷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生活質量要求不斷提高,色紡紗具有色彩豐富、立體感強、對環境污染小等特點,逐漸受到市場認可,近年來需求不斷增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22年我國色紡紗需求量超過160萬噸,市場規模超過550億元。
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深入推進制造業結構調整,促進輕工、紡織等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加快輕工、紡織、食品等行業生產設備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準制造、敏捷制造能力。2022年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提出紡織行業要發展化學纖維智能化高效柔性制備技術,推廣低能耗印染裝備,應用低溫印染、小浴比染色、針織物連續印染等先進工藝。色紡紗作為紡織產業重要細分產品之一,具有良好發展環境。
色紡紗生產工藝獨特,行業具有一定技術壁壘。我國色紡紗行業雖然起步晚,但憑借產品質量、種類等優勢快速發展,逐漸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可。目前國內色紡紗生產企業數量眾多,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蘇、山東地區,行業呈現雙寡頭格局,百隆東方和華孚時尚壟斷大部分市場份額。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國內色紡紗行業存在自動化水平低、對人工依賴性強、高層次人才占比較低、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行業仍有較大進步空間,生產企業需要加快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提高創新能力,并不斷更新生產設備、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和智能化、自動化水平,加快轉型升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