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狀記憶纖維是一種智能材料,在一次成型時,纖維能夠記憶外界賦予的處始形狀和特性,定性后的纖維可任意發生變形,當給予變形的纖維特定的外部刺激條件時,其可回復至原始狀態。
形狀記憶纖維具有形狀記憶、重量輕、柔軟等特點,在電子、軟體機器人、航空航天、智能服裝、醫用紡織品、過濾材料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形狀記憶纖維可采用靜電紡絲、熔融紡絲、濕法紡絲及后整理、接枝包埋等方法加工而成,其中靜電紡絲技術應用較廣泛。
形狀記憶纖維分為形狀記憶合金纖維、形狀記憶聚合物纖維、形狀記憶功能纖維等,具體包括形狀記憶聚氨基甲酸酯纖維(形狀記憶氨綸)、形狀記憶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纖維(PTT記憶纖維)等。
美國、英國、日本、意大利、荷蘭等國家對形狀記憶纖維的研究和應用起步較早,目前在該領域已取得較大進展,相關企業包括日本三菱重工、意大利Corpo Nove公司、美國杜邦等。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29年形狀記憶纖維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我國形狀記憶纖維研究單位包括哈爾濱工業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天津工業大學、江南大學等。近年來,我國在形狀記憶纖維領域也積累了一定研究成果,隨著企業創新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形狀記憶纖維產業化進程正不斷推進。
2024年,江南大學與連云港杜鐘新奧神氨綸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溫感形狀記憶氨綸生產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通過科技成果鑒定會,項目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該項目已形成百噸級溫感形狀記憶氨綸產業化生產線。
PTT記憶纖維產業化程度較高,布局企業包括吳江市方圓化纖有限公司、中鱸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蘇州龍杰特種纖維股份有限公司(蘇州龍杰)等。其中蘇州龍杰是國內生物基PTT記憶纖維主要生產企業,已為多家知名運動面料供應商提供產品支持。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形狀記憶纖維是一種智能材料,具有形狀記憶特性,這一特性使其在電子、服裝、軟體機器人等領域展現出巨大應用潛力。目前國內外在形狀記憶纖維領域均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國溫感形狀記憶氨綸生產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隨著研究深入、關鍵技術突破,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形狀記憶纖維及相關產品進入市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