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質快檢(煤炭質量快速檢測)技術可實現煤炭質量的高通量、快速檢測,為煤質分級、煤炭生產、銷售結算、配煤方案制定等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撐。煤炭質量主要指標包括灰分、水分、硫分、揮發分、固定碳、發熱量、粘結指數、膠質層指數、哈氏可磨指數、焦渣特征等。
煤質快檢對保障煤炭質量、提高燃燒效率、減少環境污染、促進煤炭貿易公平等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是煤炭生產和消費大國,根據國家能源局及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5年1-6月,全國原煤產量24.0億噸,同比增長5.4%;煤炭進口量累計2.2億噸。煤炭質量是煤炭能源應用的基石,為滿足相關應用需求,在煤炭的開采、加工、利用貿易過程中,需對煤炭質量指標進行嚴格控制。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2029中國煤質快檢(煤炭質量快速檢測)行業市場現狀綜合研究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煤炭種類豐富、應用場景多樣、檢測環境工況條件復雜,單一快檢技術難以滿足多場景應用需求,因此國內外已開發出多種煤質快檢技術,包括快速γ中子活化分析技術、在線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激光誘導擊穿光譜(LIBS)煤質快檢技術、X射線熒光光譜(XRF)技術、融合光譜煤質快檢技術等。
傳統煤質檢測技術依靠人工采樣、實驗室分析,存在流程長、效率低、數據緩、誤差大、結算周期長等問題,嚴重制約了煤炭能源的高效利用。近年來,在煤炭智能化發展背景下,基于人工智能(AI)、多維感知的煤質快檢技術受到廣泛關注。
在政策方面,《關于進一步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促進煤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明確提出,選煤廠要重點推進高精度煤質在線檢測、智能分選控制;《新一代煤電升級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積極推進煤電轉型升級。煤質快檢作為煤礦智能化、煤電轉型升級的關鍵支撐,將迎來發展機遇。
在政策引導下,我國企業及單位加大了對智能化煤質快檢技術的研發投入,包括國家能源集團、中國礦業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家能源集團與海康威視等聯合研發的融合光譜煤質快速檢測成套裝備與平臺已實現示范應用,并入選了2025年第五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名單;清華大學成果LIBS煤質快檢技術,可在幾分鐘內測量獲得煤炭的工業分析和元素碳等煤炭質量指標。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煤質快檢技術在涉煤行業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煤炭是工業主要燃料和原料,涉煤行業眾多,包括煤化工、鋼鐵、冶金、電力、水泥等行業。在AI等技術加持下,煤質快檢技術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憑借高效、精準、智能、實時等優勢,智能煤質快檢技術有望徹底變革煤質檢測體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