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焊接機器人是由機器人主機、焊接設備、智能感知系統及控制系統組成,集成了人工智能、機器視覺、數據分析等技術,可實現焊接路徑自主規劃、焊縫自動識別、焊接質量實時監測與自適應調整的自動化焊接設備。與傳統焊接機器人及人工焊接相比,智能焊接機器人能更精準地適配復雜焊接工況,進一步提升焊接效率與質量穩定性,同時減少人工干預,降低對高技能焊工的依賴,適應柔性化生產需求。
隨著智能控制技術與焊接工藝的深度融合,智能焊接機器人的種類逐漸增多。根據運動形式不同,大致可分為直角坐標型、球坐標型、圓柱坐標型、全關節型等;根據焊接工藝不同,大致可分為智能點焊機器人、智能弧焊機器人、智能激光焊接機器人、智能攪拌摩擦焊接機器人等。目前,市面上應用較廣的智能焊接機器人產品以智能弧焊機器人與智能激光焊接機器人為主,二者在高精度焊接場景中適配性更強。
智能焊接機器人應用領域廣泛,多應用于工程機械、3C 電子、金屬制品、汽車、船舶、航空航天等領域。其中,汽車領域為智能焊接機器人的核心應用場景,主要用于汽車底盤、車身框架、動力電池托盤、排氣管等關鍵零部件的焊接,憑借其焊接參數自適應調整能力,可滿足不同材質、不同厚度工件的焊接需求;3C 電子領域則多用于精密結構件的微焊接作業,依托機器視覺定位技術保障焊接精度;工程機械與船舶領域則利用其抗干擾能力與重載作業能力,應對大型構件的復雜焊接任務。
近幾年,我國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推動汽車市場需求增長,尤其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對車身輕量化、電池包密封等焊接工藝提出更高要求,帶動智能焊接機器人在汽車領域的應用深化。同時,工業智能化轉型加速,3C 電子、工程機械等行業對柔性化、高精度生產設備的需求上升,智能焊接機器人作為關鍵自動化裝備,市場需求進一步釋放,推動行業規模穩步擴大。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年全球及中國智能焊接機器人產業深度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智能焊接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9.38億元。
從進出口角度來看,受全球經濟環境變化、海外市場需求波動及部分地區貿易政策影響,我國智能焊接機器人出口量曾出現階段性調整;進口方面,隨著國產智能焊接機器人在核心技術與產品性能上的突破,對進口高端產品的依賴度逐步降低,進口量呈現平緩波動態勢。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國外智能焊接機器人企業進入市場較早,在核心算法、高端傳感器、精密傳動部件等領域積累了技術優勢,早期占據我國大部分高端市場份額。但近幾年,我國智能焊接機器人企業加快技術研發與創新,在機器視覺融合、焊接質量在線監測算法、國產化核心部件替代等方面取得突破,產品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國產化率持續提升。目前,我國具備一定規模的智能焊接機器人企業主要有開元集團、凱爾達、華恒股份、哈工智能、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等,部分企業已能提供覆蓋多行業的智能焊接解決方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