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而深海礦產資源是分布于水深超過1000米海域的礦產資源,包括多金屬結核、富鈷結殼、多金屬硫化物等類型,這類礦產資源富含錳、鎳、銅、鉛、鈷、鋅等多種金屬元素,具有極大開發價值。深海采礦車,是行走在海深5000-6000米的深海采礦作業裝備。
在“海洋強國”建設大背景下,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出臺多項政策支持深海礦產資源、生物資源、油氣資源的開發,在一定程度上為深海采礦車這類深海采礦作業裝備生產、應用提供有利條件,例如2023年《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2024年《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2025年《關于推動海洋能規;玫闹笇б庖姟贰202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等。
2025年7月,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發布T/CIET 1415-2025《深海多金屬結核采礦車》團體標準,該標準對深海多金屬結核采礦車構成、原理圖與基本參數、檢驗與運行等內容進行了規定。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年中國深海采礦車市場專項調研及企業“十五五規劃”建議報告》顯示,多金屬結核多分布于4000-6000米深的海底,目前全球儲量達3萬億噸,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地區,而在2017年我國獲得東太平洋專屬勘探權。在此背景下,我國深海采礦車市場需求將持續旺盛。
我國參與深海采礦車研發、生產的企業和機構包括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長沙礦冶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山東大學、江蘇科技大學海洋裝備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
2024年7月,上海交通大學自主研發的深海重載作業采礦車工程樣機“開拓二號”,技術性能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并在西太平洋海試中突破4000米水深大關(達4102.8米),取回深海多金屬結殼與結核,標志著我國具備深海礦產資源開發能力。2025年8月,中國海洋大學取得一項“一種具有減黏及防打滑功能的深海采礦車”專利,該發明有助于解決深海采礦車出現的打滑、越障困難的問題,進而提高采礦效率。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我國海域面積遼闊,在政府大力支持海洋資源開發利好下,我國深海采礦車市場需求空間較為廣闊。隨著研究持續深入,我國深海采礦車行業自主研發水平在不斷提升,從而推動該行業商業化發展進程加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