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紅素是由豬、牛等動物苦膽中提取加工制成的橙紅色或暗紅棕色的粉末或結晶體。膽紅素無味、易溶于氯仿,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水、乙醚,鈉鹽易溶于水,鈣鹽不溶于水。膽紅素具備多種藥理作用,具有鎮靜、鎮驚、解熱、降壓等作用,還可治療血清肝炎、肝硬變等病。膽紅素對W256瘤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對乙型腦炎病毒的滅活率、抑制指數比去氧膽酸和膽酸高1-1.5倍。膽紅素是制造人工牛黃的主要原料,還可用于高檔化妝品的生產。膽紅素作為一種抗氧劑,可保護膜磷脂免受過氧化氫自由基的氧化。
膽紅素雖然可用于人工牛黃生產、制藥、化妝品等多個領域,但人工牛黃是膽紅素的主要消費領域,其他領域的消費相對較少,應用占比不高,因而,人工牛黃行業的生產及市場狀況是影響膽紅素消費的關鍵性因素。從消費區域上看,中國是全球人工牛黃的主要生產國,因而中國也是全球膽紅素的主要消費地區,尤其是在中國的四川、重慶等地,得益于人工牛黃產業的發展,其膽紅素消費呈現出一定的區域集聚性。從消費規模看,膽紅素屬于高價值產品,高昂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游需求,也使得用戶采購規模相對較小,不利于其市場規模的擴大。近年來,受下游需求及原材料等因素影響,膽紅素價格波動較大,價格一度漲至每公斤二十多萬,對用戶采購及使用形成了較大影響。據新思界發布的《
2021-2026年中國膽紅素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膽紅素消費量超過10噸。
新思界
分析人士認為,雖然膽紅素生產的技術門檻相對較低,但由于受到豬膽、牛膽等原材料供應制約,行業內企業很難將規模做大,加之環保等方面因素的影響,膽紅素行業內具備一定的規模的企業相對較少,小型企業數量較多,各個生產單位的競爭力普遍不強。2019年以來,豬膽作為膽紅素的主要原材料,其獲取難度增加,豬膽價格大幅波動,進而導致膽紅素價格大起大落,膽紅素企業面臨的市場風險急劇上升,使得相當一部分企業退出市場,行業競爭趨于緩和。目前,具備一定生產規模的膽紅素企業有平頂山市慧眾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四川新川義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河南利偉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