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細胞測序是指在單個細胞水平上,對基因組、轉錄組、表觀組等遺傳信息進行高通量測序分析的一項技術。單細胞測序可獲得更為精準的遺傳信息,進而實現精準治療、個性化治療。自2009年問世以來,單細胞測序技術在基礎科研和臨床研究的應用不斷深入,目前單細胞測序技術更多應用在基礎科研階段,未來行業發展潛力巨大。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1-2025年中國單細胞測序市場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單細胞測序主要步驟包括單細胞分離、DNA/RNA的提取和擴增、測序及構建測序文庫三大步,其中單細胞分離方法包括激光捕獲顯微切割技術、流式細胞術、微流控技術等;DNA/RNA的提取和擴增相關方法有超聲破碎法、極端pH法、PCR、MALBAC法、多重置換擴增以及恒溫擴增等。
從產業鏈來看,單細胞測序產業鏈布局與整體基因測序產業鏈布局相似,上游主要為檢測設備、試劑供應商,2020年,全球單細胞基因組學產品市場銷售額達到5.2億美元。單細胞測序產業鏈上游集中度較高,目前已形成由Oxford Nanopore、Natera、Counsyl等國外企業所壟斷的格局,國內企業如華大基因、達安基因、博奧生物等企業正積極尋求突破。
單細胞測序產業鏈中游為將測序技術應用于疾病篩查與診斷的企業,該環節企業數量較多,市場競爭激烈,各企業側重點不同,測序服務質量也良莠不齊。伴隨市場優勝劣汰速度加快,以及市場監管日益嚴格,中游環節中的小型企業將逐漸退出市場。
現階段,單細胞測序已成為生命醫學領域中不可或缺的技術,廣泛應用在胚胎發育、腫瘤檢測、免疫細胞治療、干細胞分化等領域。在全球范圍內,美國單細胞測序技術相對成熟,且產業化進程較快,相比之下,我國單細胞測序行業起步較晚,行業發展相對緩慢。單細胞測序市場前景可期,但目前行業發展仍面臨較多挑戰,例如單細胞分離獲取難度大、存在潛在的數據分析錯誤等。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單細胞測序技術在胚胎發育、腫瘤檢測、免疫細胞治療等領域表現出了巨大的應用前景,隨著相關技術不斷突破,單細胞測序在臨床的應用將更加深入。相比于美國市場,我國單細胞測序行業起步較晚,且技術相對落后,未來國內企業仍需加大研發創新投入,打破現有發展格局,以爭奪單細胞測序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