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適應放射治療即自適應放療(ART),是圖像引導放療(IGRT)發展延伸出的一種新型放療技術。自適應放療概念于1997年被提出,憑借精準、高效、個性化、安全特點,自適應放療被認為是繼調強放射治療(IMRT)、影像引導放療之后的新一代的革命性技術。
放療是腫瘤臨床主要治療手段之一,約七成的腫瘤患者需要接受放療。但傳統放療存在排期長、副反應大、放療方案固定等弊端,在精準醫療背景下,傳統放療方式亟需升級。自適應放療可實現對腫瘤靶區的高劑量、高精準照射,同時還能最大限度保護危及器官,降低放射性并發癥發生率。
自適應放療適應癥廣泛,涉及到胃癌、鼻咽癌、乳腺癌、肝癌、直腸癌、肺癌、食管癌等。我國人口基數龐大,腫瘤患者數量位居全球首位,且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腫瘤新發病例將持續增長。但受消費水平、醫療水平、居民認知度限制,我國放療市場普及度較低,未來自適應放療市場可開發空間廣闊。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8年自適應放療(ART)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在全球腫瘤發病率提升、精準醫療快速發展大背景下,市場對精準、高效、個性化的自適應放療系統需求不斷釋放。在全球范圍內,自適應放療系統相關企業有醫科達、瓦里安、慧軟科技、Manteia公司、聯影醫療等。其中Manteia公司的Accu Contour是國內首個獲得FDA認證的腫瘤AI類自適應放療系統。
根據放療技術不同,自適應放療分為離線自適應放療、在線自適應放療以及實時自適應放療三大類。其中離線自適應放療技術相對成熟,且對設備要求不高,但其治療周期長、花費高;在線自適應放療解決了放療分次間靶區運動、形態變化、病灶退縮變化等問題,是未來自適應放療技術發展方向。未來隨著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入應用,在線自適應放療技術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自適應放療是傳統放療技術的升級,實現了腫瘤的精準、高效、個性化治療,基于國內龐大的腫瘤群體,自適應放療市場發展空間廣闊。在精準醫療、智慧醫療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入應用,將促使自適應放療技術向更精準、更智能、更高效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