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即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是一種膜受體酪氨酸激酶,廣泛分布于哺乳動物上皮細胞、膠質細胞、角質細胞等細胞表面,有著促進細胞增殖、分化、存活等作用,其突變或過表達一般會引發癌癥。EGFR抑制劑,又稱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是指可以選擇性作用于細胞內靶目標,阻斷EGFR功能,使其不能激活EGFR通路,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靶向藥物。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7年中國EGFR抑制劑行業市場行情監測及未來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顯示,EGFR抑制劑在癌癥治療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可用于非小細胞肺癌、結直腸癌、胃癌、腎癌、胰腺癌、頭頸癌等癌癥治療場景,發揮著提高癌癥患者存活率與生活質量作用。當前我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數量已超80萬人,其中有EGFR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數量占比約為40%。龐大的患者群體為我國EGFR抑制劑市場帶來了廣闊發展空間,2022年其市場規模已突破200億元。
全球范圍內,EGFR抑制劑已發展了四代,一至三代EGFR抑制劑已在臨床上實現廣泛應用,主要包括一代產品吉非替尼(原研企業阿斯利康)、厄洛替尼(羅氏)、埃克替尼(浙江貝達),二代產品阿法替尼(勃林格翰)、達克替尼(輝瑞),三代產品阿美替尼(豪森藥業)、奧希替尼(阿斯利康)、伏美替尼(艾力斯)。
第四代EGFR抑制劑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產品主要為針對使用第三代EGFR抑制劑C797S突變的藥物,包括Blueprint Medicines的BLU-945 和 BLU-701、君實生物的JS113、Bridge Biotherapeutics的BBT-176、正大天晴的TQB3804、貝達的BPI-361175、齊魯的QLH11811等。第四代EGFR抑制劑研發企業數量眾多,競爭較為激烈。
從國內市場競爭狀況來看,我國EGFR抑制劑市場競爭焦點主要集中在第三代EGFR抑制劑中。其中奧希替尼是國內銷量最高的第三代EGFR抑制劑產品,目前其在國內已獲批三項適應癥。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EGFR抑制劑是一類可用于非小細胞肺癌、結直腸癌、胃癌等多種癌癥治療領域的靶向藥物,當前在國內癌癥患者數量不斷增加背景下,其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行業發展前景較好。目前EGFR抑制劑已發展了四代,其中一至三代產品已在臨床中獲得廣泛應用,且已有眾多企業布局四代產品研發賽道,市場競爭較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