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又稱為維他命,是人和動物為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須從食物中獲得的一類微量有機物質,在人和動物機體發育、新陳代謝等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維生素在體內既不是構成身體組織的原料,也不為人和動物機體提供能量,但如果長期缺乏某種維生素,容易引起生理機能障礙而發生某種疾病。
現階段,維生素種類較多,已知的維生素的物質大概就有30多種,與健康有關的就有20多種。由于維生素的化學結構和生理功能各不相同的,常根據物理性質進行劃分,大致可分為脂溶性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等。其中,脂溶性維生素是指溶于有機溶劑而不溶于水的維生素,可隨脂肪被人體吸收和儲積,常見的有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等;水溶性維生素是指溶于水而不易溶有機溶劑的維生素,不容易被生物機體所吸收,常見的有維生素B1、維生素B12、維生素C、生物素、葉酸、泛酸、膽堿等。
從維生素的細分品類來看,維生素A、維生素B族、維生素C、維生素E這四類市場份額占比較大,其他維生素市場份額占比較小。其中,維生素B族市場占比最大為32.8%;其次為維生素E,市場占比為29.7%;排名第三的維生素C,市場占比為20.9%;維生素A市場占比為13.2%;其他類型的維生素市場占比僅為3.4%。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7年維生素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近幾年,我國經濟水平不斷增長,居民消費結構逐漸升級,健康意識逐漸提升,為維生素市場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隨著我國生活節奏逐漸加快,生活壓力加大,年輕人對健康問題的重視程度不斷增長,維生素作為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市場需求不斷提高。再加上,我國老齡人口逐漸增多,老齡化程度逐漸加深,身體免疫力逐步下降,維生素作為提高身體免疫力的重要有機物質,市場需求進一步提高。在此被背景下,我國維生素市場規模逐漸增長。2022年,我國維生素市場規模為270.2億元,同比增長3.4%。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我國維生素市場集中度較高,頭部企業逐漸顯現。國外維生素企業主要有葛蘭素史克、拜耳醫藥、健合、安利、賽諾菲等,我國規模較大的維生素企業主要有新和成、華潤三九、魯維制藥、東北制藥、海思科、安迪蘇、江山制藥、石藥集團、天新藥業、圣達生物等。隨著我國維生素企業生產技術不斷進步,產品質量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逐漸增強,逐步實現國產化替代,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其中,石藥集團市場占比最大,達到24.6%;其次為魯維制藥,市場占比為23.1%;排名第三的是新和成,市場占比為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