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鏡可分為硬鏡和軟鏡兩種,軟鏡可細分為纖維內鏡、半可屈式內鏡、電子內鏡等。纖維內鏡又稱纖維內窺鏡,指利用光導纖維與透鏡組合來完成傳導光線與圖像,能插入空腔器官內的一種內鏡。與半可屈式內鏡相比,纖維內鏡具有成像清晰、導光性強、柔軟性好等優勢,其分辨率達到2萬像素,可用于診斷及治療慢性支氣管炎、頑固性咳嗽、肺部腫塊、癌細胞、縱隔淋巴結腫大等病癥。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2028年中國纖維內鏡(纖維內窺鏡)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纖維內鏡通常由照明傳輸系統、光學觀察系統以及支架構件組成,物鏡、鉗道口、手輪、導光束、導光束接口、目鏡、導像束等為其主要組件。導像束為纖維內鏡核心組件,其通常與目鏡和物鏡搭配使用,由數萬根極細玻璃纖維組成,對于纖維內鏡的成像質量起到決定性作用。近年來,在應用需求帶動下,我國導像束質量不斷提升,這為纖維內鏡行業發展奠定良好條件,目前我國纖維內鏡已在圖像質量、觀察范圍以及操作性等方面得到進一步改善。
纖維內鏡種類豐富。按照使用器官不同,纖維內鏡可分為呼吸道纖維內鏡、上消化道纖維內鏡、下消化道纖維內鏡等;按照使用功能不同,纖維內鏡可分為檢查用纖維內鏡、手術用纖維內鏡等;按照光學視向角不同,可分為側視型纖維內鏡、前視型纖維內鏡以及斜視型纖維內鏡等。
電子內鏡為內鏡新興產品,其基于纖維內鏡技術原理制得,具有圖像分辨率高、可供多人同時觀看、操作靈活等優勢。電子內鏡的圖像分辨率為纖維內鏡的近20倍,未來伴隨技術進步,電子內鏡作為纖維內鏡替代產品,市場占比將進一步增長,這將為纖維內鏡行業發展帶來挑戰。
全球纖維內鏡主要生產商為日本奧林巴斯公司,其為最早研發出纖維內鏡的企業之一。我國纖維內鏡行業集中度較高,龍頭企業為澳華內鏡,其具備纖維內鏡量產能力,銷量位居我國首位。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纖維內鏡作為軟鏡細分產品,性能優異,適用范圍較廣。近年來,隨著技術進步,電子內鏡市場占比有所提升,這為我國纖維內鏡行業發展帶來巨大挑戰。在市場競爭方面,我國纖維內鏡行業集中度較高,龍頭企業占據市場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