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醫學是利用生物學和工程學的理論與實踐方法創造出原本功能丟失或損害的組織和器官,使其具備正常結構和功能的醫學。
再生醫學產業鏈上游為生物材料、醫學試劑、醫用耗材、細胞培養基等材料的供應;中游為細胞技術、基因技術、分子藥物等相關技術及藥品的研發制造;下游主要用于器官修復、醫療美容、免疫系統重建等領域。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3年全球及中國再生醫學產業深度研究報告》顯示,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健康保健意識不斷增強,疊加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長,國內再生醫學市場規模保持快速增長態勢,行業發展前景良好。2017年我國再生醫學市場規模超過80億元,2022年市場規模超過330億元,2017-2022年復合年增長率約為33%。
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政策對再生醫學產業予以鼓勵支持,為行業提供良好發展環境。2022年5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提出要發展基因診療、免疫細胞治療等新技術,強化產學研用協同聯動,加快相關技術產品轉化和臨床應用,推動形成再生醫學和精準醫學治療新模式。2022年8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十四五”衛生健康人才發展規劃》,提出在組學技術、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等醫學前沿領域,培養和發現一批具有深厚科學素養、視野開闊、前瞻性判斷力強的戰略科學家。
再生醫學屬于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具有較高行業門檻和技術壁壘。歐美等國家再生醫學行業起步早,發展時間長,強生、蓋式、巴德等國外企業在技術、研發能力等方面具有較強競爭優勢,在市場中處于主導地位。我國再生醫學行業起步較晚,目前仍處于發展階段,研發能力及生產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高端產品仍需依賴國外進口,本土企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國內再生醫學行業內企業有煙臺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佰仁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隨著我國醫療技術不斷進步,企業研發及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以及國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疊加國民健康意識不斷提高,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醫療、美容等需求不斷增長,我國再生醫學市場規模將保持增長態勢,行業景氣度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