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及生化制品是一類通過生物技術方法制造的藥物或產品,其通常來源于生物體(如微生物、植物、動物或人體細胞)或生物體組成部分(如蛋白質、核酸、多糖等)。這些制品通常具有高度的特異性和生物活性,主要用于預防、診斷和治療各種疾病。
具體來看,生物制品一般指以微生物、寄生蟲、動物毒素、生物組織作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學工藝或分離純化技術制備,并以生物學技術和分析技術控制中間產物和成品質量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劑;生化制品一般指以生物體組織、器官等為原料,通過化學方法進行提取精制或者用化工合成方法制成的生物活性成分,如ATP、輔酶、抗生素、激素、氨基酸等。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9年中國生物及生化制品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生物及生化制品行業工業總產值為7292.61億元,同比增長8%左右。中國生物及生化制品行業內企業數量相對較多,但在技術水平和基礎研究有待加強。而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省/市憑借自身的地域、政策、人才和技術優勢,已經發展形成生物及生化制品產業規模集聚優勢,生物及生化制品供給能力強。
生物及生化制品的研發需要經過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等階段,研發周期通常需要5-10年時間,并需向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申請臨床批件、藥品注冊批件。由于生物及生化制品具有研發周期長、技術難度大、研發風險高等特點,同時考慮到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產品研發成果能否順利實現規模化生產、銷售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因素,企業存在新產品研發失敗風險。
目前,中國生物及生化制品行業廠商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外資品牌,代表企業如輝瑞、阿斯利康、默沙東、莫德納等,這些外資品牌在生物及生化制品領域擁有非常高的品牌知名度、技術實力和產品體系,競爭力非常強;第二類是本土大型生物及生化制品生產企業,如智飛生物、萬泰生物等,這些企業以平均較強的技術實力在國內市場形成了較高的品牌認可度和較大的市場份額;第三類是其他中小型生物及生化制品生產企業,在整體市場上處于跟隨地位,競爭能力較弱。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未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慢性疾病患者的增多,人們對生物制品的需求將持續增長,進而推動中國生物及生化制品行業市場規模的增長,尤其是細胞與基因療法、合成免疫療法、蛋白質工程等相關的生物及生化制品市場需求增長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