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循環脂質體,又稱隱形脂質體,指被設計用于延長在血液循環中停留時間,從而提高藥物遞送有效性和針對性的特殊脂質體類型。長循環脂質體含有聚乙二醇(PEG)或神經節苷脂(GM1)衍生物,具有靶向性好、副作用小、能增加藥物濃度等優勢,在醫藥制造領域擁有廣闊應用前景。
長循環脂質體主要制備技術包括微流體技術、乙醇注入技術以及超臨界流體技術三種。微流體技術指將非溶劑與脂類有機溶劑相混合,經溶解、沉淀等流程制得成品,該法為長循環脂質體新興制備方法;超臨界流體技術以CO2超臨界流體技術為代表,具有綠色環保、成品質量好、操作流程簡單、制備速度快等優勢。
2024年6月,復旦大學占昌友教授團隊以長循環脂質體阿霉素作為模型藥物,利用熒光素共價標記脂質體,進而觀察肝內細胞對脂質體攝取行為,最終發現了肝臟Kupffer細胞與長循環脂質體藥物的相互作用,未來該項研究將在長循環脂質體納米藥物臨床精準用藥及產品轉化過程中獲得應用。受益于研究深入,長循環脂質體行業發展速度將進一步加快。
長循環脂質體屬于第二代脂質體,按照功能不同,可分為免疫脂質體、長循環陽離子脂質體、長循環熱敏脂質體以及長循環磁性脂質體。免疫脂質體具有特異性、主動靶向性、專一性以及長循環性,主要用作于抗腫瘤藥物載體。近年來,伴隨技術進步,長循環脂質體行業逐漸往多功能方向發展,未來其市場前景將持續向好。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9年中國長循環脂質體行業應用市場需求及開拓機會研究報告》顯示,與傳統注射劑等給藥方式相比,長循環脂質體具有治療依從性好、能提高藥物穩定性、能降低藥物毒性等優勢,在糖尿病、病毒性呼吸道疾病、腫瘤、心血管疾病等需要頻繁給藥的疾病治療過程中應用較多。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我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數量持續增長,這將為長循環脂質體行業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長循環脂質體作為藥物載體,在藥物釋放系統領域擁有廣闊應用前景,未來伴隨市場需求日益旺盛,其行業發展速度將進一步加快。隨著研究深入、技術進步,長循環脂質體種類日益豐富,應用范圍不斷擴展。整體來看,我國長循環脂質體行業發展態勢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