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充質干細胞是一種多能干細胞,起源于中胚層和外胚層,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潛能,它們能夠分化為多種間質組織,如骨骼、軟骨、脂肪、骨髓造血組織等,甚至在某些條件下還能跨譜系分化為其他類型的細胞。此外,間充質干細胞還具有低免疫原性、易于獲取和培養、長期傳代穩定性等特性,這些特性使其成為再生醫學和細胞治療領域的熱門研究對象。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干細胞的所有共性,即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它們不僅存在于骨髓中,還廣泛分布于骨骼肌、骨外膜、骨小梁、脂肪、牙髓、滑膜、肺、肝、胰腺等多種組織中,甚至可以在羊水、臍帶血和臍帶等圍產組織中找到。間充質干細胞最早由Friedenstein在20世紀60年代從骨髓中分離出來,而“間充質干細胞”這一名稱則由Caplan在1991年正式提出。
近年來,間充質干細胞的研究和應用取得了長足進展,全球范圍內已注冊了數百項間充質干細胞的臨床試驗,涵蓋了多個系統疾病的治療,其在臨床應用上已取得了顯著成果,特別是在以下幾個方面:血液系統疾病方面,間充質干細胞與造血干細胞聯合應用,可以提高移植的成功率,加速造血重建;組織損傷修復方面,間充質干細胞可用于骨、軟骨、關節、心臟、肝臟、脊髓等組織的損傷修復;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間充質干細胞通過調節免疫反應,有助于緩解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炎性腸炎等病情;神經系統疾病方面,間充質干細胞可用于脊髓損傷、腦癱等疾病的治療。
隨著間充質干細胞研發技術不斷進步,全球范圍內已有多種基于間充質干細胞的治療產品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或獲得批準上市。例如,日本已批準間充質干細胞療法AKUUGO用于改善由創傷性腦損傷(TBI)引起的慢性運動癱瘓,這是再生醫學領域的一大突破。
隨著間充質干細胞及其相關技術的日益成熟,其在再生醫學領域的應用前景將更加廣闊,間充質干細胞不僅有望成為治療多種難治性疾病的新手段,還可能開啟第三次醫療革命,為人類健康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然而,間充質干細胞的研究和應用仍面臨諸多挑戰,如干細胞的分離、純化、質控、保存和運輸等問題,以及干細胞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等,未來,需要進一步加強間充質干細胞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研究,推動其在再生醫學領域的深入發展。
更多間充質干細胞相關信息,敬請關注新思界
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年全球及中國間充質干細胞產業深度研究報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