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熱發電是指利用工業生產過程中多余的熱能,將其轉化為電能的技術。目前能夠用于發電的余熱主要包括水泥余熱、廢汽廢水余熱、化學反應余熱、高壓流體余熱、高溫廢氣余熱、冷卻介質余熱等。余熱發電過程不僅幾乎不涉及其他燃料能源消耗,還有助于降低工業排放物造成的環境污染,在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等理念背景下,余熱發電市場發展前景較好。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2-2026年中國余熱發電市場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余熱發電行業發展受國家政策大力扶持,政策福利包括費用減免、新技術推廣等。在政策扶持下,余熱發電行業建設積極性提升,余熱發電裝機規模隨之增長,2015-2020年,我國余熱發電累計裝機量從26.4百萬千瓦增長至46.5百萬千瓦左右。
我國工業體系龐大,國內可利用的余熱資源豐富,目前我國部分領域余熱發電在技術、裝備等方面已到達國際領先水平,余熱發電效益、發電效率在不斷提升。但整體來看,各行業余熱資源利用率仍較低,余熱資源整體利用率約為三成,未來我國余熱發電利用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在“碳中和、碳達峰”戰略背景下,我國余熱發電行業建設速度較快,2020-2022年3月,國內余熱發電行業建設或完成項目事件達到十余起,包括湖南云峰4500t/d熟料水泥生產線及配套余熱發電項目、中材節能簽署的阿聯酋NCC水泥余熱發電項目、建龍西鋼80兆瓦余氣余熱綜合利用自備發電項目二期、臺玻東海玻璃有限公司9MW余熱發電裝備等。
受市場前景吸引,余熱發電行業布局企業不斷增加,市場競爭日漸加劇。目前國內余熱發電龍頭股有海陸重工、盾安環境、中材節能、南京凱盛、思安新能源、大連易世達新能源、川潤股份、安徽海螺川崎等,在需求升級、競爭加劇、結構改革背景下,余熱發電市場將不斷向擁有技術、裝備、資質的頭部企業聚集。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我國工業體系龐大,水泥、玻璃、鋼鐵行業規模位居全球前列,國內余熱資源豐富,利于余熱發電行業發展。在政策扶持、科技賦能、企業助力下,近幾年,我國余熱發電行業建設速度較快,同時為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目標,余熱發電行業利用率有望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