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廢物是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或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或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的廢物。危廢處理則是通過生物、化學、物理等多種方法對危險廢物進行處置,從而實現資源化利用。目前,危險廢物大致可分為三類,分別為醫療危險廢物、工業危險廢物、其他社會源危險廢物等。其中,工業危險廢物為市場占比最大的細分品類。
危險廢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資源屬性和污染屬性,需要根據不同的危險廢物采取不同的處理技術。目前,我國危廢處理技術大致可分為資源化、無害化等。其中,資源化處理技術是以資源化回收再利用為主,通過提純回用、分組回收等方式降低環境危害性,常用的處理方法可分為濕法冶煉、火法冶煉等;無害化處理技術是以無害化處置為主,通過與環境徹底隔離或改變性狀等方式來避免環境危害,常用與處理方法大致可分為物化、衛生填埋、焚燒等。
危廢處理主要應用于化學制品、金屬冶煉、石油、煤炭、電力、壓延加工等領域。其中,化學制品為危廢處理最大的應用領域,占比為20.34%;其次為壓延加工和金屬冶煉,兩者合計應用占比為18.52%;石油和煤炭排名第三,兩者合計應用占比為11.21%。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十四五”期間危廢處理行業發展環境預測及投資策略分析研究報告》顯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加速推進,危險廢物產生量逐漸增加。近幾年,我國環保要求逐漸提高,危廢處理相關法律法規日益完善。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覆蓋危廢鑒別、轉運、處置到監管的危廢治理政策和法規體系。在此背景下,我國危廢處置量有所增長。從2016年到2022年,我國危廢處置量由4429.43萬噸上漲至8897.69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2.33%。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我國危廢處理市場中企業數量較多,但大部分企業規模較小,處理技術相對落后,研發和創新能力較弱。近幾年,我國環保政策逐步實施,危廢處理行業得到較快發展,企業之間兼并速度加快,部分技術落后的企業逐漸被淘汰,市場逐步向有技術優勢、規模較大的企業集中,未來我國危廢處理市場集中度有望得到提升。目前,我國規模較大的危廢處理企業主要有清新環境、格林美、雪浪環境、東江環保、東方園林、瀚藍環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