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國加大了對極地資源、科研價值和戰略地位的重視,并積極加快在極地領域的布局。
早在2013年,奧巴馬政府發布《北極地區國家戰略》,將北極議題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2022年,拜登政府發布新版《北極地區國家戰略報告》,對未來10年美國“進軍北極”進行了戰略規劃,美國國防部還宣布成立北極戰略與全球復原力辦公室,與此同時,近年來美國加快與北歐國家、北約盟國的軍事合作,加緊在北極地區的戰略部署。
作為北極五國之一,俄羅斯在北極地區擁有廣闊的主權領土和豐富的資源,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油氣資源開發、航道建設等方面有著顯著的布局。此外,俄羅斯還加強了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以確保其在該地區的利益,俄羅斯最先進的防空導彈系統S-400已經進駐北極沿岸地區,未來幾年俄羅斯北極沿岸的北極導彈營都將裝備S-400,并在北極空域建立起防空穹頂。
挪威在極地領域有著顯著的布局。該國一直致力于建設近海地區的通信和監測系統,以支持其在北極地區的活動,挪威的ASBM衛星系統預計將于2024年投入使用,該系統憑借其獨特的軌道范圍,覆蓋北極圈,為高緯度地區提供卓越的通信能力。此外,挪威還積極參與北極科研和考察活動,推動極地科學的發展。
各國紛紛進行極地產業布局主要原因有四個方面:
其一,極地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生物資源和化學能源等,例如,北極地區被認為擁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資源,這些資源的開采對于滿足全球能源需求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南極地區的礦產資源,如煤、鐵、銅等,也具有一定的開發價值;
其二,極地地區是地球上最為獨特和脆弱的生態系統之一,對全球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方面有著重要影響,通過對極地的科學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氣候系統、生態系統等,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其三,極地地區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對于維護國家的安全和利益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北極航道的開通將改變全球的航運格局,對于提升國家的航運能力和經濟實力具有重要作用;
其四,人類對于未知的探索和挑戰精神也是推動極地開發的重要動力之一,極地地區的極端環境和惡劣條件為人類的探險和科學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挑戰,同時也為人類的科技進步和文明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機遇。
新思界
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年中國極地產業鏈分析及產業發展路線研究報告》指出,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地地區的生態環境和資源狀況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這為極地產業的開發提供了新的機遇,極地產業涵蓋了多個領域,包括資源探索與利用、科研活動、極地裝備與技術、極地旅游與服務業等,近年來我國加強了極地產業的布局,除了科研活動、極地旅游等產業布局外,我國極地裝備產業發展快速,冰載荷仿真軟件、極地科考破冰船、深冰芯鉆探系統、極地鉆機、極地運輸車輛等相關研發成果不斷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