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即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是一種非財務績效投資理念和企業評價標準,其更關注企業在環境、社會、治理方面的績效。
ESG企業績效評價指標包括環境、社會、治理三大方面。其中環境方面包括節能減排措施、溫室氣體排放、廢物污染及管理等;社會方面包括勞動者關系、職業健康安全、公正披露及標示等;治理方面包括反不公平競爭、風險管理、投資者關系等。
近年來,ESG人才需求量呈現急劇增長態勢,2024年以來,國央企、互聯網廠、交易所、投行、醫藥醫療企業等都在加大ESG人才招納和布局ESG業務,獵聘、BOSS直聘、智聯招聘等招聘軟件ESG新發職位量也呈增長態勢。
目前國資委、財政部、國家人社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均參與了披露ESG相關指標政策文件的制定,如《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征求意見稿)》、《以勞動力市場政策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等,與此同時,ESG監管體系建設工作也不斷推進。在國家政策指引下,2030年,國家統一的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將基本建成。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9年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企業越發重視ESG發展、國家政策傾斜,正驅動著ESG領域蓬勃發展。2024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中披露2023年度ESG獨立報告的企業不斷增加,其中金融行業ESG信息披露率已達90%以上。
全球ESG市場已有一段發展時間,與國外ESG由市場驅動不同,我國ESG市場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由決策層和政策驅動。近年來,國內外ESG投資也逐漸回歸理性,我國ESG投資產業鏈主要由上游ESG數據交易商及評級機構(如萬得、華證等)、中游公募基金/銀行理財公司(如華夏基金、南方基金、招商基金等)、下游二級市場交易者組成,產業鏈布局趨于完善。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ESG是一種更全面的企業評價標準,從環境、社會、治理三個維度全面刻畫企業形象。ESG投資及評價依賴于ESG信息披露,目前除金融行業外,其他領域ESG信息披露率較低,尤其是非上市公司。但在政策強制披露背景下,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將持續提升,屆時ESG投資規模也將隨之擴大,預計2027年我國ESG投資規模將達到40萬億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