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耦合固廢替代燃料發電,也可稱為燃煤耦合摻燒固廢替代燃料,是燃煤耦合發電技術路線之一,利用固廢替代燃料替代一定比例的燃煤進行發電,目的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煤電行業排放量。
我國傳統電力行業采用火力發電技術,煤炭是主要燃料,一直以來,電力行業是我國排名第一的高能耗、高排放行業,雖然近年來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快速提升,但火電仍是我國最大的電力來源,燃煤發電轉型升級向節能減排方向發展需求迫切。在此背景下,燃煤耦合發電受到關注,燃煤耦合固廢替代燃料發電成為重要技術路線之一。
固體替代燃料,采用可燃性固體廢物加工制得,屬于可再生能源,是一種新型非煤低碳燃料,主要包括垃圾衍生燃料(RDF)、固體回收燃料(SRF)。RDF采用所有可燃性固體廢物為原料,而SRF僅采用非危險廢物類可燃性固體廢物為原料,質量標準與熱值更高,燃燒后排放量更低,因此燃煤耦合固廢替代燃料發電通常采用SRF替代燃料。
從政策層面來看,2024年2月1日,由國家發改委修訂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正式實施,其鼓勵類項目電力板塊中包括煤電技術及裝備,火電摻燒低碳燃料被列入。固體替代燃料是非煤低碳燃料,因此燃煤耦合固廢替代燃料發電應用有望得到推廣。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4-2028年燃煤耦合固廢替代燃料發電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燃煤耦合固廢替代燃料發電技術的應用,可以消耗可燃性固體廢物,避免其對生態環境造成危害;可實現廢物資源化再利用,調整能源結構;由于固廢替代燃料為低碳燃料,可以降低發電廠碳排放量;固廢替代燃料成本較低,替代部分燃煤,還可以降低發電廠生產成本。由此來看,燃煤耦合固廢替代燃料發電具有經濟效益、環境效益。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我國正在不斷攻克燃煤耦合固廢替代燃料發電技術難題。2017年,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發的“燃煤耦合垃圾發電技術”通過國家能源局評審;《中央企業科技創新成果產品手冊(2023年版)》,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開發的“大型燃煤電站規模化處理多源固廢耦合發電關鍵技術”被列入;2023年11月,國家能源集團發布《煤電機組耦合固體廢棄物摻燒典型技術路線和案例集》。隨著技術不斷成熟,我國燃煤耦合固廢替代燃料發電市場空間正在增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