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1世紀以來,由于氣候變化、人類影響、沉積物移動、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影響,全球紅樹林規模不斷下降,盡管2010年以來其損失率有所下降,但紅樹林總面積偏小、生物多樣性降低、生境退化等問題依舊突出,紅樹林生態修復需求迫切。
紅樹林生態修復是指協助退化、受損或破壞的紅樹林生態系統恢復的過程。海洋生態系統復雜多樣,包括紅樹林、珊瑚礁、海藻床、海灣、海口等多種生態類型,其中紅樹林有海岸衛士、海水淡化器之稱,具有凈化海水、固岸護堤、固碳儲碳、調節氣候、防風搏浪、維持生物多樣性等多種作用。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
2025年紅樹林生態修復產業項目商業計劃書》顯示,紅樹林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我國是全球少數紅樹林面積凈增加的國家之一,目前我國紅樹林面積約3.0萬公頃,廣泛地分布在南方海岸線,其中廣東紅樹林面積位居全國第一,占比約39%,主要分布在廣州南沙濕地、湛江雷州半島、江門鎮海灣、深圳福田自然保護區等。
紅樹林生態修復分為修復現有紅樹林、營造紅樹林兩種。營造紅樹林分為一般灘涂、困難灘涂紅樹林營造及退塘還林;修復現有紅樹林分為退化紅樹林修復、外來紅樹純林改造等,生境修復和植被恢復為其主要修復措施。
近年來,我國政府對紅樹林生態修復的重視度提升,發布了多項國家關鍵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規劃,如《紅樹林保護修復特別行動計劃》、《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廣東省紅樹林生態修復技術指南》等,并為相關項目提供中央金融資金支持。在政策規劃下,預計2025年我國紅樹林面積將達到3.6萬公頃。
除政策規劃、政府資金扶持外,一些研究機構、民間組織、投資機構、私營部門等也加入到紅樹林生態修復項目中,如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三所)、廣西海洋科學院、京東物流、廣西中禾、欖錢生態等,紅樹林生態修復市場空間正不斷擴大。
新思界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紅樹林生長速度較快,但其生態修復為長期工程。紅樹林是陸地向海洋過度的特殊生態系統,具有固岸護堤、凈化海水、固碳儲碳等功能,在雙碳背景下,我國對紅樹林生態修復的重視度進一步提升,市場空間不斷擴大。目前我國天然紅樹林面積較小,以人工種植林為主,未來應當注重天然紅樹林的保護和修復,尤其是瀕危紅樹林物種。
關鍵字: